课件编号8817155

5.1《老子》四章 第2课时 课件(35张PPT)+教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54120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老子,四章,2课时,课件,35张,PPT
    (课件网) 语文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 上册 《老子》四章 第二课时 新知导入 请为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疏通文意,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 2 、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 3、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落实文言文基础,疏通文意,研读文本。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反复诵读中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 核心素养 朗读诗歌 《老子》四章 新知讲解 研 读文 本 新知讲解 《老子》第十一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 老子用车轮、器皿、房屋等比喻来进行论证。 新知讲解 第十一章运用比喻说明“有之以为利”,实际上是“无之以为用”,其中蕴含着“有”和“无”怎样的关系? 新知讲解 “有”与“无”对立而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作为实体,“无”作为利用,犹如有了车毂中间的空间,才有车轮平稳的转动;有了器皿中间的空间,才能盛水,盛食物;有了门窗四壁的空间,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有”和“无”相辅相成,在中国的艺术哲学中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 音乐中有停顿,绘画中有留白,诗歌中有不得一字尽着风流,园林中不仅强调实景,更强调风声雨声,月影花影的虚景,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哲学最高的一对范畴。 新知讲解 “企者不立……物或恶之”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从反面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列举并剖析了四种人生态度及其后果。 新知讲解 怎样理解《老子》第二十四章中“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含义? 新知讲解 有道是:欲速则不达,其意与“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相同。“企”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企者”是想要高出于人,想站得高,望得远,结果呢?反而站不稳,甚至摔跤。“跨”即越过,阔步而行,“跨者”是想要比别人走先一步,想走得快,走得远,结果呢?反而走不远,走不快,也走不久,就其原因就在于超过自己的能力,违背了自己本具的天性所致。凡是急躁冒进,急于功利,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不会长久,甚至会受到惩罚。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吧,切实落实好每一步,何怕不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新知讲解 怎样理解《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的含义? 新知讲解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是说偏执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明辨是非。因为“自见”“自是”都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他们只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我,只依赖自我,所以就会局限于自己狭隘的小范围和狭隘的主观意识,导致他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蒙蔽,使真相得不到彰明。 新知讲解 如何理解《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的“知人”“自知”“胜人”“自胜““知足”“强行”? 新知讲解 老子认为,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对外的“知人”“胜人”固然可贵,对内的“自知”“自胜”更为重要,更符合大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强调我们不仅要向外探求,了解他人,更要多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 “自知者明”,启示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热爱与与需求;更要看清自己的和缺点和不足,知道自身存在的缺陷,全面了解自我,才能给人生以合理定位,才能合理规划自我,才能明确人生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