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818669

第3课 百日维新 课件(39张PPT)

日期:2025-10-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29858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课,百日维新,课件,39张,PPT
  • cover
历史部编版 选修1 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1897年,德国军队强占胶州湾;接着,俄国又强占旅顺和大连。第二年,法国强迫清政府租借广州湾;英国也不甘落后,迫使清政府租借后来称之为“新界”的地区和威海卫。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也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 驻扎胶州湾的德国军队 推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 D.光绪帝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 【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强的关系的理解和认识。维新变法运动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挽救民族危亡,当时严重的民族危机形势决定了维新运动由理论转入实践阶段,A为最佳答案。 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如果再不下决心,彻底变法以自强,恐怕皇帝和大臣们想做一名北京城里的普通百姓都不可能了。虽然光绪帝并未看到这份言辞激烈的奏疏,但是它经过辗转传抄,并在天津、上海的报刊上刊行,产生了重大影响。李鸿章等奉旨在总理衙门对康有为问话,总理衙门将康有为阐述变法主张的一份新奏疏转呈光绪帝。 在新的上书中,康有为重申了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这份奏疏后来被称为《上清帝第六书》。康有为的主张引起光绪帝的强烈共鸣,他当即下令有关部门详细讨论康有为的建议。随后,康有为又通过总理衙门向光绪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等书籍,帮助光绪帝进一步坚定开展维新变法的决心。 1898年春,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保国会。守旧势力对保国会十分仇视,诬蔑它“名为保国,实为乱国”,给它扣上“聚众滋事”“阴谋叛乱”等罪名。在守旧势力的攻击与恫吓之下,保国会只举行过很少几次活动后即自行中止了。尽管如此,保国会还是产生了很大影响。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A.以中国伦理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解析】选B 。A是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CD是革命派的主张,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B符合题意,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实行君主立宪、变法图存。 抢答 [历史纵横] 1898年4月,康有为和御史李盛铎共同发起成立保国会。它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以救亡图存相号召,制定详细的章程,准备在北京、上海各设总会,在各省、府、县设立分会。这是维新派创立全国性爱国政治团体的尝试,巳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严峻形势,除了康有为等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外,许多有见识、有爱国心的官员,甚至像张之洞这样的封疆大吏,也急切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亡的命运。1898年, 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 1898年,张之洞写了著名的《劝学篇》.发表对变法的看法。他的基本主张是要全面维护封建纲常名教,反对和排斥民权,自由.平等等西方政治观念:至于采用西方的技术和坚船利炮则是维护统治.国家自强的必要手段。张之洞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受到当时大部分官员和士大夫的赞赏,并受到光绪帝的重视.指示各省学政广为刊布,大力宣传其宗旨。实际上,张之洞的主张与维新派有很大不同。 维新变法时期,张之洞在其所著的《劝学篇》中说:“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其基本用意是( ) A.减少变法的阻力 B.竭力拉拢维新派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