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838866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六国论》课件30张

日期:2024-05-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5088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六国论
  • cover
六国论 苏洵 六国,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 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逐渐强大起来,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合纵”对抗秦国,但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被秦国“远交近攻”瓦解,相继灭亡。 秦国 韩、魏、楚 齐、燕、赵 战国后期,全国统一已成历史必然。秦经商鞅变法,逐渐强大;六国“合纵”抗秦,但各有打算,联盟并不巩固。秦王政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全面发动了对六国的剿灭战。前230年秦灭邻近韩;前228年秦灭赵;前225年秦灭魏;前223年秦灭楚;前222年秦灭燕;前221年秦南下灭齐。秦灭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战国”,进入了秦汉封建大一统的时代。 秦全胜而速败,其暴灭被后人做足了文章。 预习展示 北宋所处的时代和战国有何相似之处 地缘战略 苏洵一生经历了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世。作者所处北宋可谓积弱积贫,对内实行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严重集中,社会矛盾尖锐。对外国势日弱,北有大辽,西有西夏。为求苟安,真宗景德元年起,每年输辽10万两白银,20万匹绢;仁宗庆历2年起,每年加纳白银10万两,绢10万匹;庆历3年起,宋朝每年送西夏绢10万匹,茶3万斤。 苏洵针对这样的现实写下《六国论》。 六 国 论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本文属于什么类型的文章? 文章题目怎么理解? 作者写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手法? 以前学过的哪些课文运用这种手法? 本文属于史论文 “六国论”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上应是“六国破灭之论”“六国论”是倒装省略句,是“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借古讽今 《过情论》、《长恨歌》、《燕歌行》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山(四川眉山)人,北宋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屡试不第,遂将自己所著文字付之一炬,闭门苦读,成为一代宗师。嘉祐元年,偕儿子苏轼、苏辙一同进京,晋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深得赏识。 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将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中。 一读课文:疏通字词 赂lù秦 六国互丧sàng 率shuài赂秦耶yé 小则获邑yì 思厥jué先祖父 暴pù霜露 草芥jiè 下咽 yàn 与yǔ嬴而不助五国也 洎jì牧以谗诛 革灭殆dài尽 当tǎng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liáng 悲夫 fú 为wèi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xuē月割 苟gǒu以天下之大 二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心论点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讨论交流 三、精读解析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1.分析理解红色字词的意思,说明本段是从哪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述的?整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兵:兵器 道:原因 或:有的人,不定代词 率:全,都,副词 以:因为,表因果连词 盖:承接上文,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完:保全,形做动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①赂秦而力亏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故曰:弊在赂秦也 作用: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 以:凭借,介词 得:得到 其实:古今异义,古:它的实际数量,今:事实上,表转折副词 亡:丧失、丢失,动词 固:本来,副词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之)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