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头的故乡》 教学类别: 绘画 课 时:1课时 教学对象:五(1)班全体学生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教版美术五年级教材中《江南水乡》的拓展课程。本册教材中本单元将风景的层次作为重点,将画出有层次的风景作为教学目标。本课将石头的造型和风景绘画结合,是为传递一种对家乡的热爱,对身边事物哪怕是一个小小石头的关怀;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教授过线描的基本方法,并且曾学过一些透视原理,但是之前的学习重视的是线条中直线、曲线等变化的作用和最简单的透视,本节课则需要重视学生自己总结归纳风景的近景、中景、远景的层次表现方法,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方法,启发学生对风景的创作激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家乡美景的热爱。 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 风景画对于五年级学生并不陌生,经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已能初步用线描形式表现物体,本课在学生已有的构图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风景画中近、中、远景的处理方法。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直线、曲线能多种线条的表现,但是对层次的处理较弱。本课将通过自己寻找发现、对比等方法启发学生去解决绘画中面对的问题,这个阶段的学生能够看到和理解很多绘画方法,但是实际操作却有所欠缺,所以,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参考图例在课堂中非常重要。 《石头的故乡》教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风景画近、中、远景的透视现象,学会运用疏密变化的线条表现近、中、远景层次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与比较中,发现风景的前后层次关系,学习在绘画中表现景物近、中、远景构图的方法;在绘画过程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发现及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观察和表现的快乐,感受风景画的层次美,激发对家乡美丽风景的关注和对风景画的学习兴趣。 重点 让学生学会发现并表现近、中、远景的景物层次 难点 运用疏密变化的线条表现景物的层次 教学准备 教具:范画 课件 学具:卡纸 、勾线笔、 油画棒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感受与发现 1、播放幻灯片《石头的愿望》,提出问题:石头哪一个愿望没有实现。你们愿意帮助石头完成心愿吗? 2、李老师的故乡在河南,老师心目中石头的故乡就是河南,你是哪里人?你愿意把石头请到你的故乡吗? 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都非常的喜欢自己的家乡,愿意和石头做老乡。为了环保,我们就不打扰石头了,老师把纸剪成了石头的形状,今天我们一起帮石头完成心愿吧 揭示课题《石头的故乡》 学生欣赏幻灯片,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 学生受到启发,回答 学生在看到幻灯片中石头的寂寞时会产生帮助它的想法,会对画一画石头的故乡产生兴趣。 二 欣赏与创意 造型与构图 提问:石头的形状有什么特点?不规则,那在不规则的石头上画画我们需要怎样设计构图呢?展示作品 大家来抢答 提问:这是一幅风景照片,如果把景色按照远近距离分成三个层次,你会怎么分?看谁先举手。 3、风景中的层次 提问:这里有一幅实景图片,怎么样可以在画面中画出风景的三个层次呢? 线条的变化 展示实景图,提问:看照片,分析一下近处的线和远处的线发生了什么变化?作用是什么?展示作品 色彩与画面 这幅水墨风景的色彩由近及远产生了什么变化?作用呢? 6、全景与画面 提问:老师非常喜欢小桥,也非常喜欢这些房子和小船,可是他们在照片位置不好,怎么办呢? 学生欣赏并思考构图的方法(根据石头的形状和选择的风景) 2、学生分析作品,根据重点词“远近”“层次”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近景、中景、远景 3、学生欣赏并分析图例,回忆曾学过的透视知识,找到层次的表现方法———近大远小 对比照片和线描图,思考并分析得出线近疏远密的变化,进而发现线条的疏密可以增强纵深感。 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近实远虚 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