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闵行区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 彩墨人物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来源 五年级、二学期、第五单元彩墨人物 教材版本 上教版 一、单元教学规划 单元类型 美术门类单元 所属模块 造型表现 所属主题 绘画 研读“课程标准” 找出与单元相关的学段目标(04版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研读“教学基本要求” 确定与本单元相关的具体学习内容与学习要求(小学教学基本要求)。(初中教学基本要求未出版之前,可以参考04版美术课标6-7学段学习内容与要求) 确立单元主旨 依据课标阶段目标与基本要求相关学习内容与要求,确定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范围,及以单元教学内容为载体的能力表现 单元课时规划 几课时 说明: 1.单元类型:根据美术教材单元内容的主要指向,可以分为美术语言单元、学科门类单元以及主题性综合单元。 2.“所属模块”及“所属主题”是指单元内容对应“教学基本要求”的具体模块与主题。在“教学基本要求”中,共分为3个模块: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造型表现”模块下分为绘画、雕塑两个主题;“设计应用”模块下分为工艺、设计两个主题;“欣赏评述”模块下设“欣赏的内容与方法”一个主题。教师可对应单元内容,依据“教学基本要求”中的相关表述进行填写。(具体划分可见“小学教学基本要求”;小学一、二、三年级教学基本要求。初中与小学一致) 二、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梳理教材内容 梳理单元教材内容,是对教材所呈现的已有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这一过程应在参考教材文本的前提下进行。 针对不同教材单元结构,可采用不同的梳理表达形式: 例1:小学教材《线条的变化》单元 《昆虫乐园》———用变化的线条画出昆虫的外形结构与细节特征 《茂盛的植物》———用穿插组合的线条表现植物的形态 《装饰的骏马》———用基本形概括和夸张的方法表现马的造型,用点线组合与色彩进行装饰 例2:中学教材《绘画色彩的表现》单元 ●色调的概念、色调的构成 ●固有色彩(随类赋彩)、条件色彩、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 ●线描淡彩技法 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结构 1.知识与技能 教学内容结构中的“知识与技能”,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基础及教学经验,来确定内容之间的结构关系。内容相对简单的单元,可采用条目的形式;相对复杂、容量较大的单元,可采用思维导图(结构图)的形式。 2.人文内涵 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所包含的相关信息,结合学校所处的地域特色、学生的实际情况,思考教学内容和人文内涵各个领域的联系,确定本单元的“人文内涵”。 3.审美导向 可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层面,本单元知识与技能所蕴含的形式原理形成的美感。 第二层面,由本单元的知识延展到学科外、自然里、生活中,形成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审美方法与能力。 预设教学方法 依据梳理与整合的教学内容结构,初步预设单元主导性的教学方法类型并进行简述,按照师生关系主要可分为教师主导、师生互动、学生自主三种。教师在这里主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预设,为接下来教学目标设计中“过程与方法”中教学方法的细化提供设计依据。 例如中学教材《绘画色彩的表现》单元: 1.教师主导:概念性知识再观察比较基础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如色调、环境色、固有色的概念等。 2.学生自主:针对色调构成、固有色与环境色的关系等原理知识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出发,进行观察、分析与探究。 3.师生互动:针对人文内涵及审美导向的内容,例如不同地方色彩的象征性,生活中的色调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形成一定的理解与感悟。 定位学科能力 依据单元教学内容结构与所预设的主要教学方法,定位其对应的学科能力表现,包括与单元教学内容直接相关联的“关键能力”以及实施教学方法过程中所体现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