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93140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5449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 目的要求:1.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3.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5.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难点: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教学过程: 1.在上课前,教师应了解学生有哪些有关溶液的知识,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本章的章图及图9-1为引入溶液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 2.【实验9-1】对于溶液的基本特征,要抓住均一性和稳定性。所谓均一,是指溶液各处都完全一样;所谓稳定,是指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但要注意,这是指溶液形成以后,而不是指在溶解过程中。在蔗糖溶解过程中,杯底部溶液当然要浓一些,上层要稀一些,但这仅仅是分子扩散尚未达成均一时的情况,形成溶液后,各处就一样了。另外,还应启发学生多从微观的角度去想象,分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一状态之后,仍然处于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状态之中。 3.对于溶液的广泛用途,学生有许多生活经验,要通过讨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体会化学对生活和生产的作用。在讨论中,如学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教师应予以鼓励。 4.“乳化”现象是通过实验引出的,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洗涤剂是一种最常见的乳化剂。应该注意的是,“乳化”并不是溶解,只是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与物质溶解在水中是完全不同的。对于溶液和乳浊液,只从定性的角度描述它们的特征,没有提出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的问题,因此是一种粗略的说法。 .溶液、溶质、溶剂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实质上溶质分散在溶剂中的粒子的线性直径小于1 nm);被分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对溶液的认识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溶质在被分散前的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②某溶液中溶质或溶剂的种类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在初中阶段讨论的溶液中溶质或溶剂的种类一般是一种。 ③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乙醇)、汽油等物质也可以作溶剂,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其颜色由溶质、溶剂的性质而决定。 ④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溶剂的质量之和(溶质的质量是指被分散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没有分散进溶剂内的物质,就不能计算在内)。溶液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如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mL。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的缘故。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和性质都相同。但溶液中分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一状态之后,仍然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状态之中。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一:溶液 利用烧杯和玻璃棒,分别取少量面粉、植物油、食盐、蔗糖、味精、纯碱、酒精、粉笔灰、泥土等物质加入水中并搅拌,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入下表的空格处。 (1)比较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中物质能否被水溶解。 (2)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在外观上有何不同? 1: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有现象的打√) 物质名称 实 验 现 象 溶解 外观透明  均一  稳定  不溶解 外观混浊  不均一 不稳定  纯碱 √  √  √  √           食盐                  味精                 酒精 面粉 粉笔 汽油                  植物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