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932653

教科版(2001) 五年级下册4.4《谁先迎来黎明》教案设计

日期:2025-05-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3944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科,2001,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教案
  • cover
4.谁先迎来黎明 教材简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 探究。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背景: 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概念也比较难理解。如何把抽象难懂的概念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是需要好好再研究的。这一课有很多抽象的概念,比如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相对运动等等,需要学生对空间有很好的想象力,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不能过于死板教条,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可能一下会搞混,对于他们理解地球自转方向会带来一定混淆。上课前,教师利用在教室四边的墙分别贴上东南西北,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什么样是自西向东运动,什么样又上自东向西运动(随时结合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 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一)科学概念: 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科学词汇:东升西落 逆时针(自西向东) 顺时针(自东向西) 时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科学方法:模拟实验、观察实验、课外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核心价值观:勤于思考、大胆解释、乐于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认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 难点:理解相对运动。 教学 准备 教具 学具 说明与提醒 给全班学生准备:课件、解剖的地球仪一个、转椅一把、东南西北方位字各一个。 给每小组学生准备:两张白纸、水彩笔、地球仪一个、世界时区图。 1、东、南、西、北方位字各一个贴在教室相应墙面上。 2、课件操作适时联网。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认识相对运动→模拟实验→认识地球自转的方向→认识时区及时差→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 活动过程 基础设计 个性设计 一、课前谈话:智力大冲浪 北京 乌鲁木齐 问题一: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什么方向?看图查阅 说明理由。 问题二:北京坐车去乌鲁木齐。引出相对运动 二、教学流程: (一)认识相对运动: 1.课件演示:汽车向前运动时,车窗外的景物怎样运动?车窗内的景物呢? 2.体验:坐在转椅上,让转椅逆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怎样运动?转椅顺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 (二)模拟实验: 1.请一组同学面向外拉成一个圆圈,代表地球;请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北京”和“乌鲁木齐”,再请一位同学当“太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