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943535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 第12课 活泼的小猴 教案

日期:2025-10-20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358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12课,活泼
  • cover
课题《活泼的小猴》 【基本信息】 教 材:上教版四年级下册 课 时:1课时 类 型:造型表现(绘画)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出处:《活泼的小猴》是上教版美术第八册第六单元“走进名作”中第2课学习内容。 单元内容分析:“走进名作”单元共有两节课 《我们的朋友》———用干湿浓淡的墨线表现神情有趣的猫头鹰。 《活泼的小猴》———用深浅不同的墨色和笔法表现姿态各异的小猴。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明确笔墨综合运用的方法,学会用干湿、浓淡墨色表现神情有趣的猫头鹰和活泼可爱的小猴。 过程与方法:观察、交流、欣赏大师作品、教师示范过程中,学习用墨色的浓淡、干湿表现动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中国画的表现力,感受墨彩的变化之美,激发学习国画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习经历: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接触过相关的国画学习内容,比如在第五册教材接触过《墨点的趣味》、《墨线的变化》、《水墨游戏》等。 已有基础:本班学生通过三年级的学习体验,以及本单元第一课《我们的朋友》学习,对墨色的干湿、浓淡的表现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为本课用浓淡墨色表现活动的小猴提供帮助。 新知预判:用水墨表现姿态各异的小猴,是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到的,用深浅不同的墨色及不同的运笔技法表现姿态各异的小猴是未知的领域。课堂上需要老师通过典型图例比较赏析、微视频演示导引、课堂演示强调要点的方法予以突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猴子的基本造型特征和动态变化,学会用中锋、侧锋的运笔方法和浓淡的墨色表现小猴。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观察、互动交流、示范和实践体验过程中,学会用浓淡墨色表现活泼小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水墨画用笔、用墨特有的表现力,感受小猴活泼与机灵的动态之美,激发学习彩墨画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浓淡的墨色表现活泼的小猴。 【教学难点】小猴的动态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毛毡、毛笔、墨汁、笔洗、国画颜料、调色盘、宣纸...... 学生:毛毡、毛笔、墨汁、笔洗、国画颜料、调色盘、宣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导入 (一)欣赏国画版经典神话故事———《猴子捞月》。 1.交流绘画种类:水墨画。 (二)揭示课题———《活泼的小猴》。 设计说明:通过欣赏国画版经典神话故事《猴子捞月》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水墨小猴的姿态变化,引出课题。 二、观察与体验 (一)观察外形,交流讨论。 1.师生交流:猴子的组成部分及外形特征。 2.归纳总结:圆圆脑袋鼓鼓嘴, 弯弯身体灵活尾, 细细胳膊长长腿, 茸茸皮毛机灵鬼。 3.交流笔墨运用技法并尝试。 (1)微视频演示 (2)小组讨论:我们可以用怎样的笔法和墨色来表现小猴呢? (3)归纳小结: 淡墨中锋画头、四肢,侧锋画身体; 浓墨中锋画五官、爪子; 焦墨中锋画尾巴。 提出问题:皮毛用怎么样的笔墨表现呢?(局部微视频演示) 小结:浓墨散峰画皮毛。 4.学生尝试,交流纠错(重点:墨色、水份、比例)。 (二)动态解读,拓展思路。 1.看看小猴们在山林间都在干什么? 2.学学小猴的各种动态。(用简笔火柴人的表现更直观感受动态) 3.观察教师课堂演示 中锋淡墨头半圆 侧峰一笔添身体 长出四肢显动态 ④硃磦浓墨画细节 ⑤尾巴细长更俏皮 设计说明: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猴子的结构特征。交流讨论、微视频展示、学生体验等环节,帮助学生明确小猴的笔墨技法。看看、学学,观察教师示范中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动态的变化,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实践与探索 (一)欣赏不同画家作品。 (二)提出课堂练习: 练习内容:用水墨来表现活泼的小猴。 练习要求: 1.基础:⑴浓淡墨色有对比;⑵姿态各异显趣味; 2.拓展:适当添画背景,丰富画面。 (三)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