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相似与差异 教材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师用书》的建议,本课用3课时结束,活动1和活动2 用1.5课时,活动3和拓展活动用1.5课时。活动一:仔细观察找相似,需要学生课前观察家人的外貌进行统计,上课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自己与家人的相似是因为遗传。为了更快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堂上要完成活动1和活动2两项内容,采用了让孩子回忆找相似,既激发了孩子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还让孩子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两年科学学习的积累,有一定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和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大胆表达想法,在观察与统计中找到造成人与人相似与差异之处,从而找到造成相似与差异的原因。但是孩子的大胆迁移、表达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统计全班同学舌、发际、耳垂、食指无名指长度比较等四个方面的情况,总结相应规律。 2.能用回忆和课后观察并记录的方法找出自己与家人的相似之处。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遗传与变异,观察人与人的相似与变异之处。 2.能利用数据画统计图表并分析出一些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体验到一些事情只靠自己不能完成,只有在其他人的配合下才能完成。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通过与同学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发现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长得都不一样。 教学重点:了解遗传与变异,观察人与人的相似与变异之处。 教学难点:利用数据画统计图表并分析出一些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师:这里有几张照片,有一张照片是我的女儿,你们能猜出她在第几张照片么? 学生说一说判断理由。 师:大家是通过眼睛、鼻子、脸型或感觉找出她的,但她长得与我又不完全一样,这些都与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板书:相似和差异) 【设计意图】用简单明了的图片让孩子通过观察老师,找到老师的女儿,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活动1:仔细回忆找相似。 (一)(出示课件)从小到大,虽然我们的身体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着各种变化,但是仍然会听到这们的声音:“你长得真像你的妈妈(爸爸)!”如果观察自己和父母的体形、举止、音容笑貌,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一些相似之处。 (二)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办法找出我们与父母的相似之处呢? 引导孩子进入:回忆家人的特征找与自己相似的地方。 (三)师:我们进入活动,请大家认真回忆,并在相应的地方做标记。如果有想不起的可以不填。 活动要求: 1.与小组成员互相观察比较自己各项特征,在相应的方框内画“√”。 2.回忆家人特征并在方框画“√”,回忆不起来的可以不填。 表格: (四)说一说 1.除了以上特征,还有哪些特征与长辈相似,你知道吗? 2.除了外形相似,你的性格、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家里长辈有相似的地方吗? 3.为什么你会和家人、长辈有相似的地方?(遗传) 【设计意图】小组成员之间观察特征,回忆家人的特征等都是利用孩子熟悉的事物来吸引孩子,既让快速孩子融入课堂,还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比较、归纳的能力。 二、活动二:找“朋友” (一)师:老师第一次见到同学们,特别想找一个很多特征与我相似的朋友?为了缩小观察范围、便于统计,我们根据教材的几个方面进行统计。看看谁会是我的朋友呢? (二)(出示表格1)P34上面的表格,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怎么找到,学生说说想法。教师再出示以下表格: 师:这16类中老师属于卷舌、发际无尖、有耳垂、食指比无名指短,所以在符合条件的地方打勾?(课件) 师:在班上谁会是老师的好朋友呢?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与小组成员互相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