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108663

人美版(北京) 六年级上册美术 第14课 中国画-建筑画法 ▏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25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21401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美,教案,画法,建筑,14课,中国画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中国画———建筑画法》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是否属于跨学科主题教学 否(如果“是”,请填写涉及学科) 学科 美术 学段: 高年级 年级 六 相关领域 教材 书名:美术六年级(上册)-出卷网-:人美美术-出卷网-(北京版)出版日期: 2014 年6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着力体现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特点。 本课是国画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采取生本理念,采用抛锚式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手段,体验和感受用笔、用墨的方法并尝试运用笔墨去表现建筑。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兴趣和培养美术表现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全套教材中属于“国画系列”知识体系。在本册教材中与《中国画———水仙花画法》、《中国画———梅花画法》、《中国画———山水画法》一课在表现内容和形式上有递进关系。 本课重点学习写意山水的建筑画法,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建筑德多种形式和外形特点,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建筑是山水画中常见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感知画中的建筑不是独立存在的,常常与其它景物协调配合,形成或幽静、或壮观、或深远等不同的、富有诗意的意境,为下一课学习山水画作好铺垫。 学生情况: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美术学习,他们对美术了解的也相对较多,大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本学期继续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这一学科的特点,了解更多的美啊术知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体验形、色的变化与魅力。另一方面则更加侧重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和渗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但是学生对水墨的认识还比较初步,运用笔墨不富有变化,在造型上还不够灵活。他们在运用中 锋表现建筑外形时可能容易线条死板、墨色没有变化。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利用示范或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我想主要运用直观演示法和欣赏探究的方法进行本课学习。教学手段: 启发式教学方法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国画用具。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学习理解中国画表现建筑的技法,感受山水画中的建筑造型以及与其他景物的关系。技能:尝试运用中国画勾线、着色等表现建筑的方法,完成简单小品画。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体验探究了解建筑造型特点及笔法、墨色的变化从而了解用国画表现的空间和意境,培养美术表现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美,体会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了解中国画表现建筑的技法。难点:画面构图,适当安排建筑的位置以及与其他景物的关系。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 我们一起吟诵几首以前学过的古诗,边读边观察诗文中的配图,体会诗文的含义,想想它们描绘的是那里的景物? 学生吟诵古诗。 我们一起吟诵几首以前学过的古诗,边读边观察诗文中的配图,体会诗文的含义,想想它们描绘的是那里的景物? 课件 1分钟 新课讲解 1.欣赏体会出示图片,观察中国古代建筑都有哪些形式?看视频进一步欣赏。2.比较区别传统中国画与实物照片的有什么不同?板书出示课题3.示范出示图片,看书讨论:怎样用笔墨表现这些古建筑?教师示范、出示范图。4.探究构图欣赏《虎丘前山图》,谁能在画中截取一个有建筑物的小品画,想想如何安排建筑与景物的关系? 小结:建筑造型不要画大、充满。景物要有主宾,主是画面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