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109969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9课《家·祖孙之间》 课件41张

日期:2025-10-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5355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0,课件,家·祖孙之间,9课,中国小说欣赏,选修
  • cover
(课件网) 巴金 巴金 --祖孙之间 导: 家,可以让你想到什么? 导:家,可以让你想到什么? 家,在人们的眼中,往往都是爱的代名词,是避风的港湾,是永恒的栖息地,无论如何形容,家就是一个能给你幸福温暖的处所 。   然而,巴金先生的小说中,“家”却是一个明争暗斗却不见硝烟的战场。 一、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 因而有了《随想录》。 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在这个动乱的年代里,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扭曲变形。 巴金高举着一颗燃烧的心 ,在苦难中奔跑, 在泥沼里挣扎, 在寒冷的岁月中 ,映照探索真理的路, 他把自己比作泥土 ,哺养春天的草木, 在激流中探求幸福 ,在寒夜中追寻光明, 他告诉历史 敢说真话 ,才是大写的真人。 ———当代诗人赵丽宏《沧桑之城》 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提问者评价 Thank you 晚年巴金有两大心愿,一是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一是建立文革博物馆。 巴金女儿李小林对《凤凰周刊》说:“文革博物馆是爸爸唯一未了的心愿。” 《随想录》———纸上文革博物馆 评价巴金 讲真话的一面旗帜 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 一个时代的伟大代表 鲁迅之后的伟大文学家 长青的文学大树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等方面。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 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它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 1、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 2、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 “五四”以来的家族小说: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张恨水的《金粉世家》 老舍的《四世同堂》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 陈忠实的《白鹿原》 阿来的《尘埃落定》 莫言的《红高粱》 家族小说:家族崩溃时代的民族寓言 两千多年来,由于父亲在血缘伦理中占有天然的尊崇地位,又由于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以儒家思想为正统,而儒家文化是一种典型的“父权”文化,它强调的是对“父亲”的绝对服从,因此,血缘伦理和文化伦理的双重屏障,使得父亲在家中说一不二,具有绝对的权威 家族小说:家族崩溃时代的民族寓言 《大清律辑注》云:“祖在则祖为家长,父在则父为家长。” 家族小说都通常被赋予一种社会意义,通过写家族的衰败,来隐喻着旧制度的解体、旧时代的消亡。 时代背景(新旧时代交替、新旧势力搏斗的背景下)(论世) 《家》写作于1931年,但它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1920年冬至1921年(秋)间的生活。二十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中国革命进入了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