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母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辽大版六年级下册《我爱母校》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小学生活的片段,进行学校传统教育,认识母校的变化与发展,感受母校带给自己的欢乐与美好的回忆,增强对母校的热爱之情,懂得感恩。 2、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感谢母校,感谢老师,更加热爱学校。 3、提升学生的“小主人”责任感,为母校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对教科书上的一些内容进行了调整,重新设计了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在各环节中如何牵引学生内心的爱校之情,并得以逐步升华。 教学难点:利用学校历史资料、现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吸引学生注意,利用他们最熟悉的大门口愿景墙内容作为本节课的开头提出疑问,作为他们每天至少要经过四次的学校大门口,他们是再也熟悉不过了,但让他们说出学校办学目标?学生却感觉到难以解答,由此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本节课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逐步升华。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拔法是本节课最基本的方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此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必不可少的。 学法指导: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情积淀的四重境界。 学法具体如下: 1、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2、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深入探究。 3、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4、朗诵法———入情入境,感情升华。(本节课成功与否,一听学生的朗诵就知道,这时感情已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加上音乐,更能让他们得到美的熏陶,是一种享受。 三、教学程序: (一)观看新闻,激发自豪感 师:请同学们观看2016年的三河新闻(播放新闻视频)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 根据老师的提问,巧妙地揭示课题。(相机板书) 追寻记忆,萌生感恩情 回忆学校倡导师生“用爱、用情、用心走进学校生活”; 回忆学校办学目标:“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办一所让师生难以忘怀的学校” 回忆学校“我能行”教育。 追寻记忆 师:在这激励人心的育人环境中,留下了你们成长的足迹,追寻记忆,心中萌生什么样的情感?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三)畅所欲言,抒发报答心。 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忆你们的精彩瞬间,哪些事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你想怎样和大家交流?请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1、学生汇报交流:母校生活多姿多彩,收获颇多。 生1:“我能行”教育给我增强自信心; 生2:铅笔字擂台赛,作业展评活动让我的书写更加规范; 生3:篮球展示活动让我爱上运动,身强力壮; 生4:舞蹈表演让内向的我变得活泼开朗: 生5:学校开展剪纸活动,给我带来的收获更大,不仅让我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给我的生活增添美。大家看我的剪纸作品(生肖鸡……) …… 抒发报答心: 同学们数不清的回忆,都能体现出学校为我们提供那么多展示平台,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生:感恩母校;感谢母校;报答母校…… 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