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作业18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是( A )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解析:海洋生态系统中所含有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并且海洋环境变化不像陆地那样激烈。 2.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C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解析:A项是生态系统的功能;B项的内容只相当于生态系统成分;D为群落的结构。 3.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调节能力。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以下哪一项特点( C ) A.种群数量多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 B.能量流动速度快,物质循环速度慢 C.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自我恢复能力弱 D.分解者的分解能力弱,生产者的生产能力强 解析:热带雨林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低。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B.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高 C.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森林生态系统低 D.在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可以有效地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A只论述了保持即抵抗力稳定性的内容,同样对于森林而言只是抵抗力稳定性较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较弱,草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成分比森林生态系统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弱,而恢复力稳定性要高于森林生态系统。草原上栽种防护林,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又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因此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5.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 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解析:解题时根据反馈在生态系统中的意义,并抓住正、负反馈间的区别进行判断。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及稳态。它不仅存在于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之间,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它的特点是通过自我调节,使生态系统内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平衡。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替代 D.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营养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上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如果一个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就会有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来代替,以维持生态平衡,C正确;增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并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D错误。 7.关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B.可适当增加物种数目 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 D.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