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太空中生活 Living in space 目录 1 我国太空事业发展状况 2 3 4 同学们对太空生活的想象 遇到的最大困难 与平时生活有哪些具体不同 壹 我国太空事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 vs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有重大意义!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杨利伟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访客。 2008年,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发射升空。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进入太空。中国正式成为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 2013年6月11号,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将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送入天宫一号飞行器组。 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 vs 2016年11月3日,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成为我国起飞质量最大、起飞推力最大、箭体结构最大、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2016年中秋之夜,西北戈壁大漠月色醉人,长征二号F T2火箭托举着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飞向太空。 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终于在贵州告成,成为举世瞩目的工程奇迹。“天眼”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2018年12月8日,中国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12月12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12月30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环月降轨控制,顺利进入准备月背着陆预定轨道。 贰 同学们对太空生活的想象 叁 遇到的最大困难 可怕的太空环境 高真空加失重,无任何气体,无法呼吸。无摩擦力,必须用绳索与飞船相连。 01 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辐射,其他天体或者宇宙大爆炸后遗留的强辐射,都会严重污染损坏人体机能。 03 温度变化巨大,被太阳照射温度骤升至200℃,不被照射温度骤降至零下180℃。 02 来自陨石、太空垃圾猛烈撞击的危险,它们运行速度极高6000-7000米/秒。 04 肆 与平时生活有哪些具体不同 太空饮食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宇航员的饮食就变得十分复杂而且特别奇妙。可以说,宇航员的营养需求、食品制备、供给和他们的进食方式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他们在地面生活的饮食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般把在太空执行任务和返回着陆等待救援期间供航天员食用的食品和饮水称作航天食品。它重量轻,体积小,营养好;为了方便航天员在太空失重条件下进食,防止食物在飞船舱内四处漂浮,我们就把航天食品加工成一口大小,并且食品包装内没有流动的汤汁,也就是“一航天食品加工现场口吃”食品。为了减轻飞船舱内的废物收集系统的负担,航天食品都不含残渣,如骨、皮、核等。由于载人航天器上食品冷藏设备和加热装置的飞速发展,航天食品的类型和品种已接近地面膳食。美国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可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加热后的鲜汤等食品。 太空服饰 人们对于服装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其蔽体、保暖、美观、大方等特点,可是当人类进入太空就会发现,航天服的作用早已超出了传统范畴。因为,太空接近真空的压力环境、极端的温度环境,缺乏生命所需的氧气,空间陨尘、空间碎片和空间辐射的威胁等,都需要航天服为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防护和保障系统。 舱外航天服结构上由微流量防护层(外罩)、真空隔热屏蔽层、气密限制层、通风结构和液冷服等组成,犹如一个独立的生命保障系统。一套舱外航天服系统通常比一个健硕的人还要重许多。它的价格自然也不菲,目前研制生产一件舱外航天服要花费上千万美元。 谈到航天服,不能不讲一下“太空喷气背包”。这种背包高约1.25米,宽约830毫米,总重150公斤,内装12公斤液氮,共有24个喷嘴。它像一把没有坐位的椅子,安在宇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