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急风 设计理念: 1、《急急风》是人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材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音乐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方面。本课以京剧“场面”作为导入,让学生了解武场中的打击乐器及其锣鼓经的念法,再深入到“慢长锤”和“快长锤/急急风”的学习,了解京剧这一传统文化,感受京剧独特的魅力,享受京剧音乐的乐趣,激发对国粹的兴趣和自豪之感。 领域划分 相关要求 感受与欣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乐曲感受与表现之中,体验京剧艺术中的节奏,表达对京剧艺术的喜爱之情。 表现 在聆听、模唱、演奏、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了解京剧艺术的伴奏乐器,感受其音乐特点及丰富的表现力。 创造 初步了解锣鼓经,知道锣鼓经中的两种———慢长锤和急急风,并根据锣鼓谱模拟演奏、创造表现。 音乐与相关文化 了解京剧艺术文化。 2、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在《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本着该理念,让学生走进“京剧艺术”,通过聆听、模仿感受“文场、武场”的区别,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增强学生音乐表现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 《急急风》属于京剧伴奏中的动作锣鼓,它在节奏上紧张而急促;在情绪上,给人以激烈的战斗气氛,多用与配合人物在紧急的上场、下场、行进、武打等。 《急急风》出现在开场,意在招揽观众,引起观众的注意。出现在上场时,演员在锣鼓声中带戏上场,渲染气氛,引发观众注视剧情的变化。出现在下场时,表示得胜得意的结束。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用中学。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但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乐曲感受与表现之中,体验京剧艺术中的节奏,表达对京剧艺术的喜爱之情。 2、在聆听、模唱、演奏、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了解京剧艺术的伴奏乐器,感受其音乐特点及丰富的表现力。 3、初步了解锣鼓经,知道锣鼓经中的两种———慢长锤和急急风,并根据锣鼓谱模拟演奏、表现。 教学重点: 根据锣鼓谱模拟演奏并表现急急风。 教学难点: 根据剧情实践创造,现场完整伴奏急急风。 教学用具:单皮鼓、大锣、小锣、铙钹、多媒体课件等 评价任务: 1、能够感受京剧中文场和武场的区别。 2、能够随伴奏准确地模仿京剧慢长锤和快长锤的念白。 3、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准确的为老师的圆场走台进行伴奏。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 1、画外音“欢迎来到梨园戏曲,下面有请京剧戏迷———吴老师闪亮登场!” 老师随京剧《急急风》走台步圆场进入教室。 2、导入乐曲:刚才老师上场采用的是剧种? 3、提出问题:你对京剧了解吗?京剧的伴奏有叫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画外音的介绍加上教师不一样的进场,让学生轻松的感受音乐,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习的兴趣。 活动二:了解场面、乐器。 1、介绍京剧的场面:京剧的伴奏统称为场面,场面又可以分文场和武场。 2、播放两个选段:区分文场和武场 3、介绍武场的乐器和演奏方法的顺口溜 【评价任务1】 设计意图:通过顺口溜的学习,了解乐器的演奏方法,为学生积累一些京剧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三:学习简单的锣鼓经区分慢长锤和快长锤。 1、聆听比较两段武场选段,区分慢长锤和快长锤 2、学生模仿圆场,体验两段锣鼓经的不同步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从速度和感受来区分两个选段的不同,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注意力。 活动四:学习慢长锤,了解其锣鼓经 1、学念《慢长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