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5750

【新教材】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箫》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10-1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230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四,格式,单元,上册,新教材,二年级
  • cover
《箫》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1:趣味唱游 a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独唱或齐唱,能在演唱中加入适当的动作进行表演。 b能按要求随音乐进行动作模仿、音乐游戏、角色扮演和舞蹈表演等,用身体律动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 学习任务2:聆听音乐 a聆听或表现音乐的过程中,能根据音乐的情绪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简要描述音乐表现的形象与内容。 b在聆听音乐时能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参与音乐活动时能专注于音乐,不干扰他人。 学习任务3:情景表演 能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创编或即兴表演,与同伴一起体验表现造型、扮演角色的乐趣,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2.教材分析 《箫》是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小音乐家》中的一首演唱歌曲。这是一首流传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汉族民歌,五声徵调式,旋律优美、节奏舒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歌曲通过“一根紫竹直苗苗”等充满童趣的歌词,生动地描绘了箫的制作与吹响的过程,并借“吁底吁底”的衬词模仿吹箫的气息与韵律。本课的学习不仅在于演唱歌曲,更是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并将本单元“能力进阶”中抽象的二分音符时值知识,在具体的音乐实践中进行内化和巩固。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对音乐活动和民族乐器充满好奇。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能跟唱简单歌曲,对节奏和音高有初步感知。但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对抽象的音乐时值概念(如二分音符的时值保持)理解起来有困难,在歌唱中保持气息的稳定和声音的连贯性也是需要挑战的技能。 二、学习目标 1.能感受并描述歌曲《箫》优美、抒情的情绪,辨别箫音色低沉圆润的特点,初步感知民族音乐的风格。 2.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箫》,并能准确唱准二分音符的时值,尝试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意境。 3.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节奏型,用“1 2 3 5 6”五个音进行简单的旋律编创,并大胆展示。 4.知道箫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吹奏乐器,通过学唱歌曲,萌发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喜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箫》,感受歌曲的意境。 学习难点:准确演唱歌曲中的二分音符并唱满其时值;演唱时气息的初步控制 四、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4.知道箫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吹奏乐器,通过学唱歌曲,萌发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喜爱之情。 导入部分 1. 积极参与猜测,说出自己知道的民族乐器。 2. 安静聆听箫的音色,尝试用语言描述(如:感觉声音很低、很安静等)。 3.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小小音乐家’乐团今天要来认识一位神秘的乐器朋友。它用竹子做成,竖着吹,声音非常悠远动听,猜猜它是谁?”(出示箫的图片或实物) 2. 音色聆听:“让我们一起听听它的声音(播放箫独奏片段)。你觉得它的声音和笛子有什么不一样?(引导:是清脆明亮还是低沉柔和?)” 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它有关的歌曲,名字就叫《箫》。” 能否对箫产生兴趣,并初步感知其音色特点。 1.能感受并描述歌曲《箫》优美、抒情的情绪,辨别箫音色低沉圆润的特点,初步感知民族音乐的风格。 2.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箫》,并能准确唱准二分音符的时值,尝试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意境。 新知新学 活动一:整体聆听,感受情绪 1. 安静、专注地聆听教师范唱,初步形成音乐印象。 2. 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很舒服”“想睡觉”“很安静”等。 活动二:节奏游戏,能力进阶 1. 回忆不同音符的时值,特别是理解二分音符“唱两拍”。 2. 准确模仿教师拍击的节奏,尤其是带二分音符的组合。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