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赏建筑之美》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首先,我想先谈一下我的教学理念。 应新课标的要求,本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欣赏、比较、感受、表达等活动方式,利用多媒体视频、自制教具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材分析 下面,我再谈一下对教材的理解 《欣赏建筑之美》是冀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十四课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本课主要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艺术之美,并逐步提高欣赏和评述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在美术教育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三、学情分析 要上好一节课,仅仅分析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了解自己学生! 现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眼界较为开阔,虽然对于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但思维正处于形象向抽象转化过程中,形象思维扔占主体地位,所以我以直观性教学为主,加以引导、启发和鼓励就能使学生轻松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四、教学目标 分析了教材和学情后,我根据本章节的内容要求和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能够初步欣赏和评价建筑艺术的造型美、空间美和环境美。 2.科学探究目标:了解建筑的主要类别,知道一些世界著名建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建筑艺术的学习,激发学生关注了解身边的建筑,养成保护文物古迹的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我制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欣赏和学习建筑艺术的造型美、空间美和环境美。 教学难点:能够欣赏品评身边的建筑。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教师自制教具 七、教法学法 1.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的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图片结合引导探索法、师生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 2.学生将采用的学法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 八、教学过程 其实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很多种,但是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离不开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下面我重点谈一下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入:先播放河北民歌《小放牛》同学们猜一猜,歌曲中所唱的是我们河北的那座著名的建筑呢?———赵州桥并出示赵州桥图片。那么如何欣赏它呢?引出课题———《欣赏建筑艺术之美》 意图是它既能引发学生思考,又能非常直观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第二个环节:展示图片,引发思考,探究新知。 1. 建筑的含义:点明关键词实用和审美、科技和艺术。 2.建筑的类别。此环节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方法展开学习,通过图片展示,与对应的文字进行填空,进行对比观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建筑不同的类别。 教师具体讲解宫殿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民居建筑、文教卫生建筑等特点。 最后通过连线题巩固本知识点。 3.建筑的空间美 出示自制教具,同学们试想一下你如果置身其中,会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建筑的空间处理特点,出示两个图书馆内部图,你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对于具有复杂空间关系的建筑或建筑群,如何进行空间的处理?———序列,出示北京故宫建筑群俯瞰图,顺着中轴线找一找天安门、太和门等,体会序列是建立空间秩序的重要手段,一个完整的序列空间如一首大型乐曲一样,各乐章有张有弛。 设计意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行建筑的空间赏析,学会赏析的方法。 4.建筑的外观造型美 紧随上一环节的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建筑的外观造型美。 出示各个时代的建筑的图片,体会建筑外观的发展变化,从最初最简单的实用功能到现代的实用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