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23724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课件(65张PPT)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196302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初中,经典,PPT,65张,课件,隔膜
  • cover
朝花夕拾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目录 第一章 作者简介 第二章 作品简介 第三章 阅读方法 第四章 真题演练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导引 1.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共鸣、知人论世、探究疑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阅读全书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学习目标 第一章 作者简介 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作者简介 出生在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发表第一篇小说集《呐喊》,作《娜拉走后怎样》演讲。 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同年10月病逝上海。 1881 1936 1923 1918 1926 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期间笔耕不辍。 作者简介 第二章 作品简介 杜 甫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尤其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陷入亡国的严重危机之中。这期间,洋务派实施“新政”,维新派发动“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革命”,最后均没有完成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以失败告终。 这时,一批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总结历次社会变革的经验教训,意识到中国民众的封建愚昧思想需要启蒙,中国的封建专制文化需要彻底改良 创作背景 《朝花夕拾》于1928年出版。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于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是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一起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写作背景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其中散文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构成了《朝花夕拾》。 写作背景 “朝花夕拾”的含义是“晚上拾起早晨的花”,即“旧事重提”的意思。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这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他中年以后回忆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