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52810

湘艺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 第三课 春|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192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艺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三,教案
  • cover
《春》第一乐章 一、教材分析 《春》选自湖南文艺-出卷网-四年级下册第三课的一节欣赏课。《春》是由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谱写的小提琴协奏曲,整套乐曲共有《春》、《夏》、《秋》、《冬》四首,《春》其中一首,本课选取第一乐章。 乐曲是一个回旋曲式,具体曲式分析如下: 主题旋律A+B,插部一,主题旋律B,插部二,主题旋律B,插部三,主题旋律B’ 乐曲一开始就直接用弦乐齐奏出A主题,引出春天的主弦律,仿佛清晨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阳光渐渐洒满大地,此时的大地十分寂静,有一种万物即将要苏醒前是沉默;小提琴奏出上方的主题旋律,大提琴作低音烘托,本主题由2个乐句组成,两乐句作了明显的强弱对比,生动的表现出了春天清晨太阳初升的生机灵动。 紧接着就是B主题的呈现,旋律发生变化,小提琴气势恢宏地奏出B主题旋律,音调上扬,且一直在高音区,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阳光普照大地,而倍大提琴则以顿弓的方式齐奏,表现出大地的沉稳、静谧,再以打击乐器(小擦)作烘托。此时太阳已经完全升起,万物苏醒,大地一片生机勃勃。作曲家用不同的配器以及对乐器不同的处理方式来演绎本主题的两个乐句,使其做出对比。 B主题之后,第一插部(“小鸟之歌”)出现。独奏小提琴以美妙的颤音模仿出小鸟歌唱的画面,第二小提琴则采用模仿对位的方式,重复再现独奏小提琴所表现的鸟鸣声,以形成呼应,到最后的群鸟高歌。 此时,B主题气势恢宏的再现,让人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 短暂的再现之后,是乐曲的第二插部(“小溪之歌”)。此乐段音调蜿蜒起伏,时而有如灵动的小溪在不断流动,时而又感觉到如同小溪在缓缓流动,就像是春天,万物苏醒,冰雪消融,雪水汇集成小溪在流淌着。第二插部分为3个对比的乐句,第1、2乐句由大提琴齐奏出上行级进的音阶,形成雄浑的铺垫,小提琴也采用乐句级进的方式奏出一段蜿蜒的旋律,以表现出流水奔腾不息的生命力;第3乐句速度渐慢,节奏舒缓,仿佛是在诉说什么,与前两乐句形成对比,大提琴仍以顿弓的方式齐奏。 B主题进行适时的再现。 和煦的阳光之后,突然电闪雷鸣,迎来了第三插部(“雷雨之歌”)。中低音区急促的碎震音有如远方隆隆的雷声,小提琴迅疾上行的音阶就像是近处闪耀的雷电,连续的三连音使人联想到劈头盖脸而来的雨点。 春日的雷雨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电闪雷鸣并没有持续太久,乐曲马上以转调的方式回到了B主题,奏出熟悉的旋律,此时,天空放晴,小提琴奏出“小鸟之歌”,小鸟们又出来活动了,群鸟高歌,乐曲转回原调,弦乐齐奏出主题旋律,让人感受到了大地生机勃勃的欢快、愉悦,最后柔和的结束了整个乐章。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对乐器音色有着基本的听辨能力,能够对乐曲的强弱变化、音色变化、节奏改变进行较敏锐的观察发现,且小孩子想象力丰富,善于发现美、创造美,而音乐欣赏课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的极佳途径。 三、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主奏乐器,听辨主奏乐器音色 2.能够随乐哼唱主题旋律,感知音乐要素 3.能够对作品作曲家、体裁、曲式作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小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调动感官 (准备乐器鸟笛、沙锤、串铃) 师:同学们好!你们说,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生:春天 师:是啊,春天来了,到处都是一片绿色,处处都是花香,你们听(鸟笛),连可爱的小鸟儿都被吸引来了,微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沙锤),小溪也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小溪旁玩耍,传来了阵阵欢快的笑声(串铃)。 2.引出乐曲,感受情境 师:这美丽的春天,吸引来了一位意大利的作曲家维瓦尔第(PPT给出人物图像),他将他所看到的春天谱写成了一首动人的乐章,让我们跟着这位作曲家一起在春天里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