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267679

苏少版九年级下册 第9课 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艺术 教案

日期:2024-11-29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245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少版,九年级,下册,9课,凝固,音乐
  • cover
第9课 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艺术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赏析世博建筑,初步认识和了解外国建筑艺术的风格与时代特点;了解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展现的艺术美感。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世博建筑的特点,了解建筑的艺术性、实用性、创新性风格和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人类对艺术的追求,领悟建筑所折射出的人类对精神与文化的思考和演变,体会建筑是人类永不磨灭的生活与艺术的伟大结晶。用饱满的激情和由衷的赞叹去认识它们。 创造目标:尝试打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能力,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对作品新鲜的认识。研究没来建筑的新趋势。 学情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车尔尼雪夫斯基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务于美感要求。”而建筑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初三的学生经过第1课的学习,对于人类祖先的建筑,古罗马的建筑的学习,了解到建筑已经延伸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在经过第2课的学习,欣赏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和近现代的建筑以及其中折射出人类对精神和文化的思考。有了这两节课的铺垫,我根据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的材料和建筑理念,设计了该课程,衔接的脉络是以建筑的创作表现手法和产生的不同美感为基调。理解现代建筑的新特征。 教学重点 :通过赏析,分析不同世博建筑的风格特点及艺术性,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脉络和建筑衍生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有创意的把建筑艺术的知识运用于自己设计中。 课时:本课安排3课时,本课为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上网或图书馆查找相关建筑作品的资料;了解建筑作品背后的故事。 教学过程: 亲近建筑 多媒体出示一张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图片。 ? 老师问:“距离2010年上海世博园的成功举办已经有7年了,在座的同学在你7岁那年有没有趣一睹过世博园的风采呢? 学生:“有,我们去过。” 老师: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再度亲近世博,这里给大家带来一段世博园的璀璨夜景,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师生欣赏视频。 老师总结: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其实也是一场世界建筑艺术的博览会,很多人都说自己站在展馆面前,却不知道如果去欣赏这种建筑。那怎样才能走近建筑,体味建筑之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方法。 揭示课题: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艺术。 (二)走进建筑 1.老师:意大利现代著名建筑师说“建筑是一个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体”。正是他具有艺术性,建筑才会划入艺术的范畴。 2.请同学们欣赏 2个张世博会的展馆,大家来说说看,他们给你的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英国馆,非常奇特有新意。这个名为“创意之馆”的英国馆拥有灵活的外墙设计,布满了细小的彩色光源,这些光源可被组合成任何图案和颜色,“就像一个会发光的盒子”。 中国馆采用大红外观斗拱造型,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引出建筑艺术的概念:建筑艺术概括起来说,是艺术门类中的一种,它蕴含着形式美的规律,通过建筑给人以美的感受。 它和绘画、音乐一样,可以唤起人们的某种情感,产生欢快、神秘等不同的感觉。 3.建筑史上有这样的3句名言:建筑是居住的机器,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请学生理解三句名言所指的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 理解(1):建筑的科学性,比较一下他们的屋顶,北欧小镇的屋顶很尖,江南水乡的屋顶是斜顶,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能不能换一下,请同学来讲讲看。(不能,北欧小镇下雪多,雪堆的太厚,屋顶容易压坏,尖顶的话积雪不容易堆积,而江南水乡雨水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