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课题 童谣新唱———《落雨大》 课型或模块 新授课 学校 年级 一年级 执教人 性别 年龄 职称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落雨大》,让学生感受古老的童谣焕发出新时代的新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听唱或观赏歌舞表演的活动中,让学生模仿老师或录音、视频中的音响与动作。 3、知识与技能目标 边歌唱边表演广东童谣《落雨大》,让学生感受原民歌的韵味。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落雨大》以及讲述音乐理论知识连线与倚音。 教学难点 边表演边歌唱歌曲《落雨大》。 教学内容分析 《落雨大》是广东粤语地区尤其是广州市区内代代相传的童谣。原歌词为“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着嘅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珍珠蝴蝶两边排,排排都有十二粒,粒粒圆亮无瑕疵,无瑕疵。”歌曲表现了广州市老城区尤其是西关地区在雨天时,瓦屋、窄巷、街道被大水浸淹的景象。歌词从一个儿童的视角看这个场景:下大雨啦,水痘把街道淹了,阿哥还要去卖柴。落雨天出门一般都要穿雨鞋或者凉鞋,可是阿嫂却打扮得工工整整、花枝招展,穿上了漂亮的花鞋、花袜,还系上了花腰带。腰带上珍珠排列得整整齐齐…十二粒、无瑕疵这些语言表现了孩子风趣、童真的观察视角。歌词所描写的水浸街、卖柴的阿哥与阿嫂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满诙谐与童趣。 教学策略 1: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开学中第一节课先喜欢上音乐,感觉这是一节有趣的音乐课。 2:利用层层递进的教学法由浅到深的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黑板,录音机,钢琴,大鼓,铲,沙球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1:教师配以打鼓打拍的形式念读歌词: 落雨 大, 水浸 街, 阿哥 担柴 上街 卖, 阿嫂 出街 着花 鞋。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刚刚念读的是哪一首歌曲的歌词吗? 3:同学们非常棒,你们猜对了。下面请欣赏观看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模式中的歌舞片段表演《落雨大》。 4:今天,就让我们来学唱这一首具有极浓原民歌韵味的歌曲《落雨大》。 5:请同学们把歌谱中不熟悉的音乐术语找出来。 ⌒:连线 。 6 5 :倚音。 1:认真听老师念读歌词,心里把歌曲默唱。 2:《落雨大》 3:打开书本第8页。 5:⌒, 6 5 打鼓 黑板 用打鼓作为打击配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展开阶段 1:听听、拍拍、敲敲 听着歌曲:教师用打鼓为歌曲伴奏。 学生用拍手为歌曲伴奏。 大鼓: - | - | - | - | - | 拍手:x x | x x | x x | x x | x x | 大鼓: - | - | - | - | 拍手:x x | x x | x x | x x | 大鼓: - | - | - | - || 拍手:x x | x x | x x | x x || 2:听听、唱唱 听老师范唱,学生打拍子。 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小声跟唱。 唱不准确的乐句教师进行单句教唱。黑板配以乐句旋律走线,让学生更具体的知道音高概念。根据旋律走线学唱歌曲。 全班跟录音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落雨大》。 3:接龙唱 师生接龙唱教:师弹奏钢琴演唱第一句,学生接唱第二句。 生生接龙唱:教师播放音乐,第一大组演唱第一句,第二大组学生接唱第二句。 男女接龙唱:教师播放伴奏音乐,男生演唱第一句,女生接唱第二句。 4:唱唱、演演 请一位同学上台用大鼓为歌曲拍打节奏,其余学生跟着音乐演唱。 邀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为歌曲伴舞,其余学生在台下用拍手的形式为歌曲打节奏。 1:根据黑板板书,学用拍手打拍子。 2:随着教师范唱打拍子。 跟钢琴演唱。 把不会唱的地方大胆举手告诉老师。 玩游戏,接龙唱。要注意学会听别人演唱的同时要衔接好音乐。不要抢拍和慢进。 4:大胆举手表演。 鼓, 录音机, 黑板 录音机 钢琴 黑板 录音机 钢琴 录音机 录音机 4:大鼓,录音机 低年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