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87569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163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九,古诗,三首
  • cover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境 ———想像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内容: 小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平时对古诗的积累,绝大多是学生已经能把古诗背诵下来,并且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大概理解古诗的意思。但是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强烈的感情却很难体会,因为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是使学生最难的。基于以上两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意境渲染,课前铺垫 1、介绍作者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少年时就与胞弟王缙离开家乡蒲州到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客游。久而久之,思乡怀亲之感不断袭扰他。特别是在他十七岁那年的“九·九”重阳佳节之日,达官贵人们都以家宴自娱,胞弟王缙也回蒲州去了,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突然在举目无亲的诗人心中爆发,创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歌。 介绍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二、揭题,读题,解题 三、朗读诗文,解读诗意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独自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逢:遇到 佳节:美好的节日 倍:加倍,格外 句意:我独自一人客居他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都会加倍的思念家乡的亲人。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遥远。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遍:都,全。 茱萸: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句意:我知道那远在家乡的兄弟们一定已经登上了高处远望独在异乡的我,他们身上都佩戴上茱萸,就为少了我而感到伤心遗憾了。 四、诗文赏析 1、抓诗眼感悟诗意 2、诗人为什么会“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现在诗人却独自一人居住在异乡,举目无亲,孤独寂寞一起涌上心头,就会让人加倍的思念起来。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别出心裁,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家亲,而是通过想象,反写他们对自己的思念,更加突出了“倍思亲”和寂寥之情。 4、总结课文 ①请你试着说一说这首古诗的大意吧! ②总结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诗人身居外地,适逢重阳佳节,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