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学科 音乐 班级 二年级 人数 课题 《音乐中的动物世界》 教时 1 执教 日期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小鸟》和《大象》,通过对比聆听,感受长笛与低音提琴的音色特点。 2、能清晰地哼唱出《大象》的主旋律。 3、能根据旋律模仿出小鸟和大象的动作,进行综合表演。 教学重难点: 感受长笛和低音提琴的音色特点。 展现出音乐形象的律动表现。 教材分析: 《小鸟》主题选自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特与狼》,这段长笛独奏表现了鸟鸣和鸟儿上下穿梭飞行的神态。《大象》是《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的第5段。降E大调,3/8拍,三部曲式结构。这支曲子的主题取自柏辽兹的戏剧传奇《浮士德的惩罚》中的精灵之舞的一句旋律,在原作中其旋律轻盈飘逸,而圣-桑在这里却用它来表现笨拙可笑的庞然大物—大象,两者形象可谓截然不同。在这一课中既有音色的学习又有音乐综合音色的感受。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时,通过对不同动物以律动的形式来综合表现音乐要素。 学生分析: 对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形象思维能力甚于抽象思维,动物这一孩子们喜欢的主题让学生在学习音色这一抽象性的知识时,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兴趣,更能通过生动的动物形象激发孩子们的抽象思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哪些动物呢?有没有听过用乐器演奏的方式表现动物呢? 2、师:今天老师就想带大家一起去探索奇妙的动物世界。去欣赏音乐中的动物世界是怎样的? 展开想象,回答问题。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教过程学(重点推进) 一、说说、听听、唱唱 主题一: 1、欣赏乐曲《小鸟》。 教师播放乐曲《小鸟》,请同学们描述下像哪种小动物。 简介作品。 聆听音乐《小鸟》,请同学们感受音乐中旋律的速度及音色,猜猜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出示乐器长笛图片,让学生了解长笛。 听辨长笛音色,说说长笛的音色 是怎样的? 再次聆听音乐《小鸟》,学一学吹长笛的动作。 请学生跟着《小鸟》的旋律模仿小鸟的飞翔,舞动身体。 主题二: 教师用衔接语言,引出第二个主题动物。 教师播放第二首管弦乐曲《大象》。请同学们听听,觉得小鸟遇到了哪个动物?猜猜它是谁? 再次聆听管弦乐曲《大象》,请同学们感受低音提琴的旋律,模仿大象笨重的形象,跟着音乐律动。 第三次聆听管弦乐曲《大象》,教师请同学们说说低音提琴的音色是怎样的?出示低音提琴图片。 教师带领学生哼唱《大象》的旋律,再次聆听管弦乐曲《大象》,说说哼唱的旋律在整首乐曲的哪里出现过? 乐器对比 简介两种乐器,并观看视频材料。 请同学们说说两种乐器的区别。 生:聆听作品,猜猜是哪种动物? 生:感受音乐旋律,猜乐器。 生:认真聆听,说说音色特点。(明亮、柔和) 生:学吹长笛动作。 生:模仿小鸟动作。 生:仔细聆听。猜第二个主题动物。 生:模仿大象形象,慢步舞动。 学生回答。(低沉、混浊) 学生哼唱旋律,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观察,对两种乐器进行对比。 初步感受音乐特征,了解音乐的速度及音色和作品的简介。 体现知识与能力的表现。 学生踊跃参与,自我展现。 增加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拓展学生的视野。 拓展 听听动动 教师播放长笛独奏曲《小鸟》主题、管弦乐曲《大象》,请学生随着音乐模仿两种乐器演奏的姿势。 学生模仿演奏乐器动作。 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小结 教师小结。今天了解了长笛和低音提琴,希望大家能记住它们。 学生归类总结。 培养了学生的总结能力。 课后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音乐基础技能不是很高,但是他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在欣赏乐曲时大部分都能静静的聆听乐曲,看视频时都非常认真,乐器的音色听辨的很好。特别是能模仿出演奏乐器的形态,让孩子们感受整个乐曲的旋律。但是教师还能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