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88521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15课 歌曲《小鼓响咚咚》|花城版

日期:2024-05-21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89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5课,歌曲
  • cover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激发,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1、通过对比不同的声音,分辨出强和弱。 2、巩固力度记号p、f的用法。 能力培养 1、用甜美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2、将不同的力度运用到歌曲《小鼓响咚咚》的演唱中。 情感目标 1、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编歌词。 2、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觉。并教育孩子们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三、教学分析: 《小鼓响咚咚》是一首拟人化的歌曲,教学目标设计中,要求同学们学会用强弱对比的方法演唱歌曲。歌曲的第一段歌词表示小鼓很神气,所以应该用强的声音曲演唱。歌曲第二段的歌词写到妹妹在睡觉,所以小鼓别响了,于是应该唱的弱一些。 四、教学难点重点: 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强弱变化。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鼓,节奏卡片,打击乐器。 七、教学过程: (一)、拍一拍,唱一唱《拍手谣》课前律动。(使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感受音乐之美,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今天音乐课的学习。) (二)、师生歌声问好,做发声练习,打手号复习1、2、3、5、6,复习节奏。(为新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引入新课。 1、猜一猜,介绍小鼓。 2、看一看、敲一敲:请同学上来敲敲。除了鼓面还能敲哪?学生上台敲。(认识了小鼓,知道通过敲击小鼓的不同地方可以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为课中的环节做铺垫。) 3、老师敲歌曲中的节奏型,3/4拍(强、弱、弱),感受强弱。师生一起拍读。(熟悉歌曲的主要节奏型) 4、听歌曲范唱,感受小鼓的歌曲。(初次感受歌曲) 5、听歌曲,感受其节拍、速度、情绪。(进一步感受歌曲) 6、听音乐(《小鼓响咚咚》。感受3/4拍,用不同手势表示三拍子。(感受歌曲3/4拍韵律) 7、听老师范唱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跟琴用噜唱旋律,注意附点的地方,加强练习。(由听歌曲到掌握歌曲的旋律) 9、打手号将歌曲旋律唱出来。(巩固歌曲旋律的学习) 10、读歌词,加上歌词演唱。(第一段,F强、神气的小鼓,第二段,p弱、懂事的小鼓。)(用不同的形式演唱:跟原唱演唱,跟琴演唱,师生对唱,分两大组演唱。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掌握歌曲) (四)、创编歌曲。请小组长带领进行小组活动,(沙锤,沙沙;手铃,叮铃铃;手板,哒哒;碰铃,叮铃铃。)有时间的话进行部分同学或者小组展示。 (五)、小结。奖励看动画的《小鼓响咚咚》,一起跟唱。 八、教学反思:《小鼓响咚咚》教学反思 歌曲《小鼓响咚咚》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童谣风格的儿童歌曲,五声C宫调式,3/4拍。歌曲的节奏舒展,全曲以xx x x | xx x -| 节奏型贯穿始终,曲调流畅,音乐形象生动,富于儿童气息。歌词以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小主人公关心、爱护娃娃的好品质。 一年级学生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可以让他们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教学开始我设计猜谜语导入,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将听觉与视觉印象相联系。 我让学生认真听老师敲鼓,老师敲得轻,学生就拍得轻,老师敲得重,学生就拍得强,以此来加强感受音的强弱变化。在活动中,学生通过模仿,不仅感受到鼓声的力度、节奏等,更降低了学习难度 ,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在活动中轻松的掌握了力度、速度等音乐知识。 教学歌曲时,我不仅教学生会唱歌曲,还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小鼓响咚咚热烈欢快,声音要唱得响亮一些,小宝宝睡觉时声音要唱的轻一些,我还注重自身的体态语,通过我的动作神态和表情,以无声的语言向学生表露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