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做负责任的公民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在中年级“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的基础上,“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他们分析思考、做出选择、解决问题,促进生活和社会适应,为此设计此课程。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指出,童年期(7-12岁)儿童面临的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在这一阶段中,儿童学习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以及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生产者所具备的专业技巧,比如做出选择的能力。成功掌握做出负责任的选择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其形成能力的美德,减少自卑、焦虑和挫折感,学会负责任、产生自信。 做决定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是抽象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意志、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体现,良好的做决定的能力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适应。 2.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做负责任的决定》参考了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心理健康》(五年级)的第九课,根据我校学生情况,对本课进行整合。在四年级《培养责任心》的基础上,引导五年级的学生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学会分析问题、结构性地思考问题,最终做出负责任的选择,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1.课前调查显示: (1)本班学生共36人,其中31名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学习生活大多由家长包办,由家长做决定的占29%,父母和学生一起做决定的占29%, 学生自己做决定的仅占42%,不到一半,可见学生缺少做决定的机会、意识和经验。 (2)当他们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又往往缺乏做负责任的决定的技能,其中14%的同学通常使用抛硬币的方法做决定,14%的同学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把决定做出来的,只有72%的同学隐隐约约知道需要考虑一些因素然后才能做决定。 (3)对于以上人员根据以上方法做出来的决定,学生的满意率较低,其中非常满意的仅占7%,满意的占36%,一般的占43%,不满意的占14%。 (4)五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迅速,越来越想要自己做决定,同时也逐渐面临升学等各种需要做出决定的大小情境,所以做决定的能力对于他们来说就显得日益重要。 (5)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引导他们用理性的方法做出负责任的决定,有利于促进其分析、评价等高级思维的发展。 所以,本节课就是通过学习两种做决定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做负责任的决定带来的智慧和快乐,提高学生做决定的能力,培养学生做决定的意识。 2.心理咨询情况: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中,迷茫、无助、难以选择(如升学、同学交往等)占有一定比例,成为高年级学生的困扰。 三、教学策略: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的结果,我以活动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工具,采用观看视频、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等开展、推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做负责任的决定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们在活动中了解做负责任的决定的重要性,体验做负责任的决定带来的自信和成就感,并逐步增强做负责任的决定的意识,提高做决定的能力。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思考、分享,学生知道什么是负责任的决定。 2.通过实践演练,学生掌握两种做出负责任的决定的方法,提高做负责任的决定的能力,体验做负责任的决定带来的快乐、自信和成就感。 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用“做决定指南”和“打分法”做出做负责任的决定。 教学难点:学生将两种做决定的方法迁移到日常生活学习中。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一、联系生活,情景导入,了解做负责任的决定的重要性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