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会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知道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开花结 出果实和种子等阶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制订观察计划,并能根据观察计划进行中长期观察。 3.能运用语言、图表、照片等方式记录辣椒的生长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科 日学态度。 4.逐渐养成爱护植物的习惯。 18.动物的“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依赖植物筑巣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 2.在教师指导下,知道一些动物“家”的位置和其“家”的特点。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动物的“家”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 4.意识到动物植物互相依存:能树立起珍爱生命、爱护动物的意识。 重点:知道一些动物“家”的位置和其“家”的特点。 难点: 动物依赖植物筑巣或作为庇护所的原因。 活动准备: 课前,教师需要尽可能多地准备一些有关动物巣穴的图片和视频,方便学生课上探究。 教学流程: 一、导人新课 1.喜鹊在树上搭窝,燕子在房檐下筑巢,鼹鼠在田野里挖洞……动物都有自己的“家”。你知道身边常见动物的“家”在哪里吗?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动物的“家”。( 师板书课题:动物的“家”。) 二、讲授新课 (一)大树是哪些动物的“家"? 1.给动物找"家”。 (1)喜鹊的家在什么位置(视频播放)?老师记得中国有一座著名的建筑物就是模仿喜鹊的家建造的,你知道是哪一座建筑物吗?(鸟巢) (2)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你知道燕子的家在哪里吗?视频播放燕子筑巢的过程。 (3)教师出示喜鹊、松鼠、兔子、蜜蜂和大树的背景图,提示学生为动物们找“家”。 大树上生活着哪些小动物?它们的“家”分别在哪里? 2.学生交流喜鹊、松鼠、兔子、蜜蜂的“家”的位置。教师小结:它们的“家”在大树的不同位置。 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理解动物习性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此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喜鹊为什么住在树权上?兔子为什么住在地上的树洞里?松鼠为什么住在树上?蜂巣为什么挂在树上?它们在“家”里过得怎么样? 师生小站: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大树为它们提供了庇护所。 4.分析鸟巣的特点。 (1)教师展示两棵树.其中一棵树枝繁叶茂,另一棵树光秃秃的,两棵树上分别有一个鸟窝。教师提示学生分别找出树中鸟窝,并说说鸟窝搭建在不同的环境对鸟的生存会产生的影响。 (2)师生针对以上活动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树杈的结构可以使鸟的窝更稳固,还能使鸟躲避一些动物的攻击。 (3)情景模拟。教师提问:建在光秃秃的树干上的鸟窝和建在枝繁叶茂的枝干上的鸟窝,哪个更便于鸟隐蔽? 5.师提问:还有哪些动物也住在大树上?大树为它们提供了什么? 6.师生小结:大树为栖息在树上的动物提供了食物和庇护所。 (二)哪些动物依赖植物安“家”? 1.教师出示织叶蚁、蟋蟀和啄术乌等动物的图片,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动物?它们的“家”分别在哪里? 2.视频播放织叶蚁和啄木鸟的“家”。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图中动物的“家”的选址、材料选择、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我了解的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将植物作为庇护所的例子 动物名称 依赖植物筑巢或将植物作为庇护所的方式 啄木鸟 蟋蟀 织叶蚁 师生谈话:还有哪些动物依赖植物安“家”?植物为这些动物提供了什么? (1) 蜂、蜗牛、蜘蛛等把落叶、枯枝、果实等作为过冬的庇护所,获得食物和温暖。 (2)水雉等水禽是建造水面浮巢的高手,利用羽毛和水草在水面建造起轻巧而富有韧性的巢,这些巢大多附着在莲、芦苇等植物上。 (3)播放红冠水雉鸟筑巢过程的视频。 4.视频播放南非的基建狂魔“织巣鸟”。 5.师生小结:植物为一些动物提供庇护所。一些动物依赖植物筑巢。 三、拓展活动 1.教师出示河狸巢穴的图片,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家”吗?它的“家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