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359115

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7课 塑个浮雕动物

日期:2025-10-22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39557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7课
  • cover
塑个浮雕动物 一、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 ①内容出处:《塑个浮雕动物》为上教版小学美术第四册第三单元“生动的浮雕”第2课学习内容。 ②单元要求:本单元共有2节课《压印的图形》和《塑个浮雕动物》。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压印与叠加等泥工制作活动,知道浅浮雕的知识,提高泥工造型能力,发现浮雕造型的凹凸之美,体验泥工制作的乐趣。 ③本课核心知识技能:知道浅浮雕的知识,能够运用自己学过的粘贴、叠加、刻印等泥工技能,学会塑造自己喜爱的动物浅浮雕造型。 (2)学情分析 ①学生心理特点及能力分析:二年级学生已接触过“雕刻塑造”的相关学习内容,比如第一册教材中《小小快餐店》和《喜庆蛋糕》;第二册教材《我们的奖牌》、第三册教材《夸张的面具》、《学摩尔来玩泥》;第四册教材《压印图形》等。二年级学生在泥塑已有所掌握的情况下制作有“动态”的、有“联想”的、有“创意”的作品如何在泥塑技能上的运用比较陌生,但从课堂过程中可发现孩子们是有兴趣的。针对这一特点,用孩子们最有兴趣的动物这一题材入手,创想出有“借形”的、“整体”的浮雕动物手套。最终将手套带在手上进行展示,学生都很愿意创作完成这样一份有趣的作品。 ②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曾画过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对动物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对他们而言用彩泥塑造动物形象并不陌生,并且会倾注极大的热情。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一些泥工的基本技法,如团、搓、压、切等,还体验了泥塑粘贴、叠加、刻印的方法,这些对本课塑造浮雕动物都有着一定的帮助。 ③主要问题及对策:在本课学习中引导学生把握动物特征很重要,学生虽然已积累了一些泥工的表现技法,但要塑造浮雕动物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教师设法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创意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浅浮雕的知识以及泥塑粘贴、叠加、刻印等方法,学会塑造自己喜爱的浮雕动物。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讨论、尝试探索过程中,初步学习浅浮雕动物的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浅浮雕作品的凹凸之美,感受用彩泥塑造浮雕动物的乐趣,培育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动物浅浮雕的制作。 【教学难点】动物造型特征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引导与发现 (一)出示压印作品与浅浮雕作品,请学生观察比较,寻找两者的差异。 (二)发现动物浅浮雕表现方式,揭示课题———《塑个浮雕动物》。 (三)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长颈鹿形象的基本特征。 (四)播放微视频欣赏浅浮雕长颈鹿制作过程,回忆并交流浅浮雕泥塑制作方法。 (五)展示浅浮雕动物作品,交流并总结浅浮雕动物制作要点。 二、讨论与尝试 (一)出示手套造型,讨论并演示长颈鹿在手套上的姿态变化。 (二)对比赏析:感受动物姿态变化与手套方向之间的联系。 (三)小组讨论并交流不同方向手套所联想到的浅浮雕动物姿态。 三、体验与发现 (一)示例分析:浮雕动物造型的大小对比赏析,明确主体要突出。 (二)范例赏析,明确动物外形特征要突出。 (三)对比分析:塑造的动物姿态丰富有变化。 四、实践与创造 (一)小组交流,选择的动物和制作的思路。 (二)小组代表交流。 (三)提出作业: 作业内容:在纸手套上塑造富有创意的动物浅浮雕。 作业要求: 1.动物特征明确; 2.动态富有变化; (四)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五、欣赏与评议 (一)出示评价要求: 1.动物造型是否有特征? 2.动物姿态是否有变化? (二)小组互评,发现他人的有点和自己的不足。 (三)集体展评,感受浅浮雕的乐趣。 (四)教师点评与小结 二、教学设计说明 《塑个浮雕动物》课堂分五个层层递进的环节。首先,运用陶泥与彩泥两种材质学生作品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