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376291

25《河中石兽》(第2课时)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1次 大小:22472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中石兽,2课时,导学案,学生,教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河中石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积累重要文言词汇,并能背诵课文。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培养学生实际调查观。 [学习重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积累重要文言词汇,并能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学习时间] 3课时 [教学进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提写生字词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二石兽并( )沉焉 ⑵曳( )铁钯 ⑶尔辈不能究物理( ) ⑷是( )非木杮 ⑸岂能为( )暴涨携之去? ⑹沿河求之,不亦颠( )乎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⑵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⑶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⑷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二、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 )上流。 ⑵盖(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沙为坎穴( )。 ⑶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 )坎穴中。 ⑷如是( )再啮,石又再转。 ⑸转转不已( ),遂( )反溯流( )逆上矣。 ⑹求之下流,固( )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⑺如( )其言,果( )得于数里外。 ⑻然则( )天下之事,但( )知( )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⑵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⑶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⑷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⑸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⑹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⑺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⑻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三、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之”的意义或用法 ⑴闻之笑曰 ⑵沿河求之 ⑶一老河兵闻之 ⑷当求之于上流 ⑸然则天下之事 2.解释加点词语 ⑴盖( )石性坚重 ⑵如是( )再啮 ⑶转转不已( ) ⑷求之下流,固( )颠 ⑸如( )其言 ⑹然则( )天下之事 3.翻译下列句子 ⑴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⑵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⑶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⑷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四、拓展延伸 文言文的一些字的含义在成语里还有保留。参照示例,先说出加点字的意思,再写出含有下面加点字(意思保持不变)的成语。 例: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淹没;如湮没无闻) 1.尔辈不能究物理 _____;如_____ 2.是非木杮 _____;如_____ 3.一老河兵闻之 _____;如_____ 4.二石兽并沉焉 _____;如_____ 5.转转不已 _____;如_____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把第三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一、1.圮于河 并沉焉 募金重修 棹数小舟 曳铁钯 无迹 设帐 尔辈 究物理 木杮 岂能 暴涨 携之 坚重 松浮 湮于沙上 不亦颠乎 2.⑴一起⑵拖⑶事物的道理、规律⑷这⑸被⑹颠倒,错误 3.⑴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⑵(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⑶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⑷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 二、1.⑴在⑵因为 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坑洞⑶倾倒⑷像这样⑸停止 于是 逆流⑹固然⑺依照,按照 果然⑻既然这样,那么 只 知道 主观地判断 表反问语气 2.⑴一位老河兵听说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 ⑵因为石头的特点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