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393191

书法练习指导 7口字底 教案

日期:2025-05-17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358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书法,练习,指导,7口,字底,教案
  • cover
第七课《口字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下册第七课 口字底。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步书写口字底的方法,注意笔画间的形态的细微变化。掌握口字底在例字中的合理搭配,了解口字底的形态及位置的细微区别。 2.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受欧体楷书的结字美。了解“善”字的内涵,掌握“善”字的点画及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书法学习习惯。 3.了解“口”字的本义,并通过“善”字学习,深化学生对传统美德的热爱和传承。由“善”字联想到《道德经》中“上善若水”,在完善作品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汉字与书法的丰富内涵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课堂实践,正确、规范书写口字底及善字,掌握调整笔画形态、粗细以及位置关系的书写技巧。 教学难点:书写口字底在字中的运用,掌握善字笔画间的均匀分布以及突出主笔、巧平衡的结构规律。 教学准备:文房四宝、课件、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寻找方格中心点 1、课件出示正方形:你能快速而准确的找到正方形的中心点吗?引出米字格,出示口字,让生观察判断口字中左竖的大概位置。 2、了解“口”字的起源及五种书体的形态。 3、导入新课:板书:第七课 口字底 二、讲解示范与实践点评 (一)教学口字底的写法 1.出示叶、唯、味及后、唐、善,引导生观察口字底与口字旁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 (1)提问:口字作为口字旁与口字底时字形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观察汇报,师课件演示。 (2)教师小结:口字旁在书写时横短等长,字形偏瘦,作为字底时,横长竖短,字形较扁。(板书) 2.观察“口字底”,掌握书写要点 (1)观察口字底的形态,说一说构成口字的三个笔画在作为字底时的书写特点有哪些?(从每个笔画进行观察分析) (2)总结归纳: ① 左竖起笔向右下,行笔微按笔至中部向下渐渐提笔,然后向右上收笔。 ② 横折的起笔处与左边竖的起笔处不相连,行笔向右上,至转折处微上移向右下方折笔,写出折肩后向左下行笔写竖。 ③ 下横在左竖内起笔,行笔向右上至折画末端微上移然后向右下微顿笔,托住折画,最后向左上收笔。 3.教师示范“口字底”的写法,边写边强调笔画和结构特点。 4.学生书写口字底1遍,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并评价学生作品。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体会“口字底”在写法上的变化 1.课件出示后、唐、善,生观察口字底在不同的汉字中笔画的形态、粗细以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2.师小结:从三个笔画的形态、粗细、笔法上进行对比。 (三)“善”字的教学 1. 欣赏“善”字,渗透“善”文化: “善”是道德的表现,《三字经》中讲道“人之初,性本善”,《弟子规》中有“见人善,及思齐”等,善字教会我们怎样与人团结友善,懂得包容,敢于担当。 2.出示“善”字,小组讨论: (1)、你能想象出方格的中心点吗?善字可以看成哪几部分?能目测善字各部分的大致位置吗? (2)、你觉得写好善字,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笔画间的位置关系? (3)、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① 字形瘦长,上半部分比较窄,中间一笔长横作为主笔,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 整个字的横向笔画都向右上方倾斜,笔画间呈现多横等距的特点。 ③ 为了使整个字平衡,口字底第一笔的收笔为整个字的最低点,起到了支撑整个字的作用。 3.教师示范“善”字,边写边讲解善字的点画及结构。 4.学生尝试写善字,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5.展示交流。 (四)“善”字的运用 1、出示“上善若水”成语,解释成语的出处及内涵。 2、学生动笔写“善”字,完善书法作品。 3、展示评价。 三、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课后请同学们用今天的方法继续临写“后、唐”二字。 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