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40572

3-2《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人民版历史选修1)

日期:2025-10-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6822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人民,历史,选修
  • cover
(课件网) 二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北魏的洛阳,城西有大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 市场上金银、锦绣、瓷器、漆器,应有尽有。全城十多万户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城南有“四夷馆”,专供外来商人居住。馆舍房子整齐,路旁栽种着青槐绿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非常华丽,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 课标要求 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目标分解 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在经济、思想、文化、政治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影响 理解:(1)孝文帝迁都洛阳,使洛阳成为北方乃至全国政治经济中心 (2)孝文帝改革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1.背景:北方 、土地荒芜、社会动荡不安。 2.恢复与发展 (1)原因: 的推行,吏治的改善,农民负担的调整,水利工程的修建、新的耕作技术的推广。 (2)作用:促进了 农业的发展,使北魏农业生产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战乱 均田制 中原地区 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其改革的措施中,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的措施是(  ) A.迁都洛阳       B.整顿吏治 C.移风易俗     D.颁布均田令 答案: D 1.原因:孝文帝迁都洛阳,重新修建洛阳城和宫殿。 2.表现 (1)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 (2)规模很大,“宫厥壮丽,列树成行”。 (3)市场繁荣,城东的 和城西的大市是主要的商业区。 (4)专设四通市方便外商,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 小市 北魏社会经济的复苏和繁荣说明了什么? 提示: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促进了北魏社会和历史的发展。 1.原因 (1)鲜卑等少数民族 ,通婚杂居。 (2)孝文帝改革的推动。 迁居中原 2.表现 (1)汉语作为“ ”被确定下来,中原的先进文化成为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文化。 (2)南迁的北方 也把他们的优秀文明成果带到中原,并与中原文化融合。 3.影响:为 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正音 游牧部落 隋唐大一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提示: (1)从直接的民族取向看,民族融合的过程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2)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民族融合的过程就是少数民族农业化的过程。 (3)从社会角度看,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是多民族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发展趋势。 归纳综合 整体图示 纲举目张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农业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迁都洛阳使洛阳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孝文帝推行移风易俗的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同时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孝文帝改革前后我国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状况及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 (1)状况 ①改革前:北方土地荒芜,粮食严重匮乏,生产遭严重破坏。 ②改革后:新的生产技术、工具得以推广,水利工程大量兴修、农业生产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2)原因 ①改革前:北方经过近百年战乱,人民流离失所,各地暴动不断,社会动荡使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②改革后: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改善吏治,调整人民的负担,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兴修,再加上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使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发展。 2.北魏社会经济的变化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 (1)推动了鲜卑族由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型,增加了国家收入。 (2)促使孝文帝进一步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3)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 (2011·山东青岛模拟)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