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教学 横折的写法 写字歌 头正身直两臂开, 两脚分开与肩宽。 先描后写再对比, 凝神静气来练字。 练字“五步法” 看--描--写--比--改 观察字帖 再帖上描摹写 对照字帖临写 写后对比 改正错笔 知识回顾 前边我们学习了横和竖的笔画。 谁能说一说横和竖的写法。 看一看:下列的字都带有哪种笔画? 口 日 目 自 贝 田 四 回 因 固 国 横 折 的 写 法 学 习 任 务 1、横折笔画形态: 它好像木头弯折一样成方角,所以叫“折”。横折是先横后竖,折角成方形,像人的胳膊弯曲一样。也像数字中的 “ 7 ” 。折的变化多在于它的角度。 2、横折笔画写法: (起笔:起笔稍按,向右写横。 行笔:行笔到折处向右下顿笔(先稍提后顿);再折向下写竖。 竖的方向有两种:一是向左下弧状行笔;称为低折 二是向下垂直行笔写竖。称为高折 收笔:收笔稍重。) 3、横折例字写法: 口 日 目 自 贝 田 四 学习并探究横折笔画 以及带横折笔画例字的写法。 横折的特点与形态(形状) 横折是附属在别的笔画上的一种笔画,它是横与竖连接后而成的笔画。 形态特点: 它好像木头弯折一样成方角,所以叫“折”。折的变化多在于它的角度。 横折是先横后竖,折角成方形,像人的胳膊弯曲一样。也像数字中的 “ 7 ” 形态是折成方角。 学写横折前,观察一下 横折的写法 写 法 起笔:起笔稍按,向右写横。 行笔:行笔到折处向右下顿笔(先稍提后顿);再折向下写竖。 竖的方向有两种:一是向左下弧状行笔;称为低折 二是向下垂直行笔写竖。称为高折 收笔:收笔稍重(呈垂露竖状)。 注意: 1、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 2、折处不能写成“尖角”,或顿笔过大,中间间断而写成“两个角”。要一笔写成,折角呈方形。 3、竖画方向的变化: 1)、低折:低折多为横长折短,折的方向是向左下弧形倾斜。如:“口、田”等字。 2)、高折:折的横短而折长并且折的方向垂直向下。 如:“日、目”等字。 字形扁,两竖内斜。 字形长,两竖平行。 框内笔画少,字形小。框内笔画多,字形大。 例字的写法 口 田 四 日 目 贝 写 法 起笔稍重。 行笔向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后,再折向下写竖。 收笔呈垂露竖状。 形 态 横折是先横后竖,折角也成方形, 像人的胳膊弯曲一样。 也像数字中的 “ 7 ” 形态是折成方角。 例字写法 扁形的字, 两竖内斜。 长形的字, 两竖平行。 框内笔画少,字形小。 框内笔画多,字形大。 我 的 收 获 说一说 写好书法的秘诀 学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脑,不仅是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字。 潜心苦学 墨当饭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名声的。”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