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有趣的浮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是水的浮力 ; 了解浮力在生活的应用; 2.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物体的浮沉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 能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的培养。 教学重点: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教学难点:实验验证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材料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乒乓球、铁钉、气球、木块、钩码、回形针、水槽、尺子、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观看视频(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 (二)提出问题:①他们在玩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如果是你会怎样解决呢?(学生积极回答)②如果是我们平时玩的玻璃球或者是上课用的铅球掉进树洞里,还能用这个办法吗?(引入新课) 二、活动一:认识浮沉现象 (一)教师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浮,什么是沉吗?教师PPT出示两幅图片。教师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会在水中会浮,哪些物品在水中会沉?找学生回答。 教师PPT出示这些物品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呢?请在小组内完成你们的猜想,记录员负责记录,记录员注意了:下沉用向下的箭头表示,上浮用向上的箭头表示。 小组猜想 学生汇报小组的猜想。哪位同学来汇报你们组的猜想?其他组的同学们认真倾听,如果和你们的猜想不一致,请用笔做上记号。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想法是一致的,科学不能光靠猜想,我们还需要如何验证呢?学生回答:做实验。 (三)材料准备做实验。 (四)注意事项如果有了实验材料,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学生说注意事项。老师出示实验要求并依次读出来。 (五)学生实验及时评价:?组同学实验习惯非常好,完成实验后马上整理器材。 (六)汇报结果(1)指一个学生汇报,我们再来比一比哪组的同学听得最认真!(2)通过刚才实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小结:通过刚才实验,我们发现物体在水中有的浮有的沉,同学们的猜想和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三、①活动二:感知浮力 (一)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使物体浮在水面上? (二)气球放在水中,气球是浮的。我们慢慢地、轻轻地按一按,你有什么感觉? (三)学生按一按汇报:我感觉有一股力量往上推。我感觉气球被水托起来了。 (四)总结: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课件出示) ②活动三:再探浮力,沉到水底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了水的浮力呢? (一)同学们像科学家一样研究了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那下沉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二)学生猜想 师: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做实验。 (三)师:怎样做实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水槽、皮筋、钩码和尺子。(课件出示)利用这些材料,你怎么实验?学生:用尺子测量橡皮筋在空中的长度和在水中橡皮筋的长度,然后进行比较长短。 (四)教师出示实验要求并依次读出来。(课件出示) (五)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 (六)指定一名学生汇报数据,师引导观察:仔细观察我们的实验得出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在水中皮筋变短了。师:说明了什么?引出结论。 (七)评价总结:在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学会了自己观察、会分析数据,得出伟大的发现,离科学家又近了一步!恭喜你们! (八)小结: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是上浮还是下沉,都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四、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生活中,也有浮力的应用。下面我们先看一看阿基米德与浮力的故事。播放视频。看了这个故事我才知道浮力有这么大的作用。聪明的中国人是怎样把水的浮力利用到我们生活、科技、国防等方面的呢? 请看!(欣赏图片)这是大家都熟知的故事:曹冲称象,我们古代人很早就发现了以船称物的方法。现代有什么呢,也许你不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