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428567

6.21.雨和雪 课件(10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5-05-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57次 大小:220194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6.21.,课件,10张,PPT,教案,素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现象,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2.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地震的实验,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地震成因的 结论,并能选择自已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地震的成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4.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现象,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2.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地震的实验,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地震成因的 结论,并能选择自已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地震的成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4.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 21.雨和雪 教学目标 1.知道雨和雪的形成原因。 2.能基于所学如识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取信息,能制订简单的模拟雨的形成的实验计划,运用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实现结果,得出结论。 3.能够对雨和雪的成因展现愿意开展科学探究。 4.通过了解人工降水的知识,体会到人类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改造自然。 重点:知道雨和雪的形成原因。 难点:制订简单的模拟雨的形成的实验计划,运用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实现结果,得出结论。 活动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平底烧瓶、弯管、烧杯、三脚架、冰块、火柴等。 活动流程 一、导人新课 1.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下雨前和下雨时的天气有什么共同特征?这说明什么? 2.下雨时天空中总有许多云,这说明下雨和云有关系。那么,你们知道雨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21.雨和雪。 二、活动过程 (一)雨是怎样形成的? 1.师生讨论:下雨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 2.教师列举"蒸锅蒸东西时锅盖内壁会聚集水珠”等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成因,找到这些现象与下雨前天气现象的异同点。 3.教师引导学生猜想:雨是怎样形成的? 4.教师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 5.学生交流方案,小组内达成共识,教师提出实验注意事项。 师生总结实验方法: (1)在平底烧瓶中放入一些水,组装好实验器材。 (2)在烧杯底部放一个冰袋,降低烧杯温度。 (3)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平底烧瓶中的水。 师生共同讨论实验注意事项: (1)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酒精灯,注意安全。 (2)保持平底烧瓶中的水量适中。 (3)放置冰袋时要注意让烧杯各部位均匀受冷。 (4)仔细观察现象,认真记录。 6.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实验,验证猜想。 7.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实验发现得出结论。 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雨。 8.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讨论冰雹的形成原因,得出结论。 (二)推想雪是怎样形成的? 1.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雪是我国北方常见的天气现象。雪花是什么样的? (2)雪和雨有什么不同? (3)下雪时和下雨时的天气有什么相同点? (4)下雪时和下雨时的天气有什么不同点? 2.推想雪是怎样形成的。 3.教师讲解雪的成因。学生复述。 4.什么是雨夹雪?老师播放视频。 三、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了解人们是怎样进行人工降水的。 教师提出活动指向:查阅资料,了解人们是怎样进行人工降水的。 视频播放:人类人工降水的实验。 3.教师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用自已喜欢的形式的制作《人工降水资料卡》。 4.进行成果展示,交流工人降水的认识。 四、板书设计 21.雨和雪 雨来自云。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件网) 21.雨和雪 青岛版小学《科学》 四年级下册配套课件 (五﹒四学制) 新知导入 雨和雪是常见的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