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课 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作绝缘体,塑料、橡胶等都是绝缘体;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作导体,铜、铁等金属都是导体。 知道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都是导体。 科学探究 针对“导线外皮是塑料里面是铜线”的现象能提出相关的问题,能制作并使用简易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铜与塑料的导电性。 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更多的材料,能通过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得出按照材料导电性能对物体进行区分的方法并予以应用。 科学态度、STSE 对于材料的导电性有探究兴趣,尊重证据,乐于分享和交流。 有安全用电和宣传相关知识的意识,爱惜生命,杜绝危险,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灯泡、电池、导线、铜钥匙、有杂质的水、橡皮擦、尺子、铁钉等、教学课件、视频。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教师出示一根导线(露出里面的铜线和外面的塑料皮),想一想,为什么很多导线的外皮是塑料而里面是铜线? 学生猜想:它们的导电性能不一样。 2.我们应该如何验证呢?请你利用我们已经学习的电路知识,用电池、灯泡和导线组装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用它来测试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 3.交流并小结:如果电路检测器里的小灯泡发光,就表明所测物体是容易导电的;如果小灯泡不发光,则表明所测物体是不容易导电的。 (二)探究实践 1. 检测物体的导电性能 (1)怎样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铜钥匙的导电性?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将铜钥匙、塑料分别接入电路检测器中,两根导线的检测头分别连接铜钥匙、塑料棒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能点亮。 实验注意事项:(1)先做好预测;(2)自测电路检测器,让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3)检测材料,将检测头放在检测物品的两头;(4)重复检测一次再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P17的研究记录表里。 学生分组演示,汇报。 小结:铜钥匙接入电路检测器中,灯泡会亮,说明铜钥匙容易让电流通过;塑料棒接入电路检测器中,灯泡不亮,说明塑料棒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2)请你用刚才学到的检测方法来检测回形针以及其他更多的物体,哪些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PPT示实验材料:有杂质的水、塑料三角板、吸管、橡皮、铁钉、铜丝、胶带、铅笔、硬币 学生先预测再验证 学生分组实验,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小结:(1)检测物品接入电路检测器中,灯泡会亮,说明检测物品容易让电流通过;检测物品接入电路检测器中,灯泡不亮,说明检测物品不容易让电流通过。(2)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作绝缘体,塑料、橡胶等都是绝缘体;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作导体,铜、铁等金属都是导体。 补充介绍: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都是导体。 2. 导体与绝缘体的应用 (1)课件展示教材P61插座的结构图(也可以用实物展示)。 观察下列物体,哪些部分使用的是导体?哪些部分使用的是绝缘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小结:插座的外壳和插座头的外壳用塑料制作,因为塑料是绝缘体,避免触电。插座里面与插头接触的材料及连接处用金属材料制作,因为金属是导体,可以连接插头让电流通过,使用电器工作。 播放视频,观察一下,在你的教室中,有哪些材料是导电的,又有哪些材料是绝缘的呢? 我们正是利用导体把电输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进入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3)电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但使用不当时会发生危险,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致人死亡。请你自主阅读教材P62的安全用电的材料,完成活动手册P18。说一说图中的行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说出自己的道理。 视频播放。 教师强调:杜绝以上做法,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拓展延伸 回家做一个家庭用电调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