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负责任的公民》教案 设计指导思想及思路 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_?????·__???è??_指导纲要》要求,中小学生依照不同年龄要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本课设计思路:在名人的小故事中感知概念,知道什么是责任———在自主探讨、辨识中区分什么是有责任感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明确自己的责任感———在漫画、有趣的调查、自测小游戏多种形式中深化提升,建立和培养责任感———最后总结升华,评价收获。 本设计思路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设计者根据课型特点,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从名人故事入手,让学生有实例可参照,抓住课题的关键词“责任感”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叫“责任”,接着通过联系自己的经历、切身感受,以小组探讨竞赛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明晰在学校、家庭、社会、对自己做好什么事情才是有责任感,什么事情是不负责任,通过剖析与分享,进一步明确责任感的含义,鼓励大胆分享自己的不负责任行为,树立信心改正缺点。循序渐进,形式多样让学生在体验中建立责任感,培养责任感,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注重学生的体验,保护隐私,在活动体验活动中建立责任感。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小学健康教育》水平三(六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其中心理健康内容在水平三这个阶段才出现,本课内容是属于心理健康的范畴。高年级这阶段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对健康行为有一定的认识,对心理健康知识开始认识和感知,对一些概念还是处于较陌生和抽象阶段,但小学生好奇心较大,喜欢接受新鲜事物。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让学生培养独立自主,认真做事的态度,做错事用于承担责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本课设计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老师的主导下循序渐进地认识概念,理解概念,培养行为。并结合小学生心理教育的特点,以故事实例、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自身体验为主线,使学生经历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自觉建立情感、培养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责任。 2.认识对自己、集体、家庭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 3.知道责任感是要从小培养的,自觉建立自己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什么是责任感 难点:如何自觉建立自己的责任感。 五、本教案使用年段 本教案在水平三的六年级使用,在班级授课45人。在年级授课共计180人。 六、教学材料 教学课件,教学故事素材。研学案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责任感 1.名人小故事:1920年,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在当时,12.5美元是笔不小的数目,足足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父亲拿出12.5美元说:“这钱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从此,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够了12.5美元这一“天文数字”,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2. 师:同学们,里根总统说:“通过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