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449513

3.4 人类对生物的影响 教案

日期:2025-05-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1059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类,生物,影响,教案
  • cover
第4课 人类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通过了解白暨豚由濒危变成功能性灭绝的实例,以及了解“活化石”银杏树不但没有加速灭绝,还初显脱离濒危植物等级之端倪的实例,感受到人类的活动对动植物的生存产生着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2.科学探究 发展查阅资料、分析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撰写简单的白鱀豚功能性灭绝原因调查小报告,能并和同学分享,培养表达与交流能力。[ 查阅资料分析和了解“活化石”银杏树数量逐年增加的原因。 3.科学态度、STSE 乐于查阅资料、调查了解人类对生物的影响,积极分享。 辩证看待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多方面影响,逐步增强保护身边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展查阅资料、调查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了解人类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白暨豚数量逐年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分组学习资料;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人类活动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资料,做“爱护地球、保护动植物”宣传小报用的纸张、彩笔等文具。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聚焦问题 1.图文介绍白鱀豚:中国特有的小型淡水鲸,栖息于长江中下游等地,纺锤形,长约1.5-2.5米,背面蓝灰色或灰色,腹部白色或乳白色,鳍白色,所以有的也称为白鳍豚。这个仅生活在长江中的“活化石”白鱀豚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几千万年!然而…… 2.出示白鱀豚种群数量统计图。你有何发现?这是怎么回事? 白鱀豚的数量逐年在减少,截至2002年只剩下50头。 二、分析整理 究因索源 (一)调查白鱀豚逐渐消失的原因 1.提供材料:200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了《2007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其中我国长江独有的白鱀豚被列在“极危”类别中,而且注明“可能已经灭绝”。 2.讨论: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白鱀豚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数量锐减至“可能已经灭绝”,这是多么可怕而又令人惋惜的事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教师出示图片,同学分享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或调查报告。 4.思考分析:人们在长江中做些什么?这些做法和白鱀豚数量锐减有关系吗?可能有怎样的关系? 人类非法滚钩捕鱼、江中爆破作业、被轮船螺旋桨击死击伤等,是近几十年白鱀豚数量锐减至“可能已经灭绝”的原因。 (二)调查银杏退出濒危植物名单的原因 1.自主阅读材料:早在200万至300万年前,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就已濒于绝种,只在中国奇迹般地保存下来部分古银杏。因此在1999年国务院正式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银杏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而在2008年开始的《中国植物红皮书》修订过程中,专家们却一致同意银杏退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2.提问:从这则材料中,你知道了什么事实?这是怎么回事? 3.分享课前查阅到的资料;寻找使银杏树数量逐年增多的原因。 人工干预、大量种植、加强保护等都是使得银杏树数量逐年增多的原因,从这里可以看出,人类的保护活动对生物有积极的影响。 三、引发思考 指导实践 1.讨论:人类的哪些行为可能导致动植物数量的变化? 2.出示图片引发思考:人类的这些行为对生物及其生存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大型采矿、非法盗猎、乱砍滥伐、大面积烧荒等严重影响动植物的数量变化。动植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地球是个大家庭,我们要爱护地球,保护动植物。 3.我能为地球妈妈做什么? 4.任务布置:做一份爱护地球、保护动植物的宣传报。 板书设计: 4 人类对生物的影响 爱护地球 爱护动植物 人类非法滚钩捕鱼 白鱀豚数量锐减原因 江中爆破作业 (消极) 被轮船螺旋桨击死 击伤 人工干预 银杏树数量逐年增多的原因 大量种植 (积极) 加强保护 教学后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