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处理系统的组成 【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相关的计算机整体系统组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同时提升学生信息知识储备,挖掘学生的数字创新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1.信息处理系统的组成; 2.信息处理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学情分析】 1.一般特征:初一的学生尚未脱离形象化思维,性格也较为活跃,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2.先验知识:学生初步学习了计算设备,了解了计算机历史。 3.学习风格:多数学生是视觉型风格,尽可能给学生呈现形象化的图片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效果。 4.信息素养:身处信息社会的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其次经过生活实践和相应的学科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初步的信息素养,包括网络搜索、拍摄视频等。但是却没有相应系统科学的信息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组成系统;掌握计算机系统各部分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能够分析和组装计算机系统;能够设计一个计算机的组装方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掌握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来提升表达能力,最后通过让学生设计方案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验flash交互动画让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系统的了解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组成系统。 教学难点:计算机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媒体】 Flash交互式动画;教学ppt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相关的计算设备,大家回忆下有哪些?显示器、服务器等。今天我们来学习整个计算机系统,它由哪些设备构成,在此之前,先看一个小短片,观看视频时,请大家思考:1.计算机系统有哪些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的作用都有神马?播放视频。通过视频,大家可以看到组装一台计算机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思考,视频观看结束后,回答教师的问题。 新知讲授 知识点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 教师活动:计算机系统组成分为两大部分硬件和软件。 硬件和软件的区别主要是物理区别,硬件是我们实地可触摸到的设备,而软件则是信息化的资源集成软件,不可触摸,是一种抽象的事物。 首先硬件分为主机和外部设备。主机是指计算机自带得无需接口连接得设备。外部设备是指需要外部接口连接才可实现的设备。 主机内部有:主板、电源。主板是安装在主机箱的一块集成电路板,它连接所有硬件设备。电源给主板和设备供电。 主板上插有CPU、内存条、显示卡、声卡、网卡等。机箱里还有连接在主板上的读写光盘驱动器、硬磁盘等。机箱前后面板上提供多种设备接口。如图所示,包括鼠标、键盘、USB设备、网络、打印机、音箱/话筒等。 知识点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 教师活动:讲解。 主机分为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 中央处理器是指: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用于运算和控制电脑,因此cpu又分成了控制器和运算器。 运算器的运行原理:参加运算的数全部在控制器的统一指挥下从内存储器中取到运算器,由运算器完成运算任务。算器的处理对象是数据,数据长度和表示方法对运算器的性能影响极大,处理的数据来自于存储器,处理后的结果通常送回存储器或暂存在运算器中。 控制器(Control Unit,CU)是计算机的心脏,由它指挥全机各个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对控制器而言,真正的作用是对机器指令执行过程的控制。 其次,硬件又包括存储器。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日常生活中的U盘、光盘等需要通过外部接口来实现计算机设备读取之后进行存储的设备,称之为外存。内存是本身计算机自带的,无需电脑专门花费过多时间读取的存储设备。 提问:大家现在阅读相关资料,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