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文中的记叙 语文 人教版必修3 表达交流 写吧,写吧,只有写,你才能写! ———巴金 学习目标 1.区分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培养概括叙事的技能。 2.结合量表和实例,梳理议论文叙例规范。 3.感受汉字表达魅力,在议论文中掷地有声发表正确而有深度的看法。 合作探究 比较以下两则材料的异同,思考:它们的写作各是什么文体?叙述有何不同? 材料一 朱思俞说:“从我懂事开始,直到父亲去世,全家就没有过过富裕日子。”当时年仅四五岁的朱思俞至今记得,常被胃病折磨的父亲总披一件赶车人才穿的大袍子,他们几个孩子一年到头吃不上什么好饭,有一点肉就算打牙祭了。为生活所迫,1939年,母亲不得不带着3个年幼的儿女离开父亲迁徙成都,一家人蜗居在寺庙的草房里。抗战胜利,未及喘上一口气,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朱自清愤懑,他发问“何时才会出现一个小康时代”。1948年,国民党的法币江河日下,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教授和广大人民一样生活难以为继。国民党政府耍了花招,发一种配购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 也正当此时,美国政府要重新武装日本,中国人民群起抗议,美驻华外交官竟大肆侮辱中国人民,说什么“中国还在接受美援,无权对美国的行为说三道四”。爱国的教授们愤怒了,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们发表公开声明,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不买美援平价粮。那时,朱自清胃疾已重,形销骨立,加上子女多,实乃贫病交加。但他不惜损失全家收入的五分之二,毫不迟疑地签了名。在他逝世的前一天,他还告诉夫人:“有一件事得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 ———(张宝敏《国强勿忘告乃翁》, 2001年6月9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二 记叙文中的记叙: 生动具体 形象感人 以情动人 议论文中的记叙: 列举事实 简练概括 以理服人 比较: 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 以叙代议,例而不议 序 号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优 良 中 差 1 概 括 性 20分 “少” (凝练) 单个素材记叙1/3 (单个素材紧扣“3W”,记叙篇幅不超过总字数的1/3) 10 8 6 4 素材组合叙一句 (多个素材组合叠加,每个素材用一句记叙) 10 8 6 4 2 定 向 性 20分 “精” (精准) 紧扣论点叙关键 (紧扣论点提取素材中的关键词句彰显扣题意识) 10 8 6 4 引叙事例辨真伪 (“真”,指符合论点的事例;“伪”,指不符合论点的事例) 10 8 6 4 事实叠加:穿越时空,用整饬的句子荟萃名人典例。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畯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舌退群儒》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陡,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之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圣人无常师。(论点)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陡,其贤不及孔子。(引述事例)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理论论据)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之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引申升华) ———《师说》 小结:怎样构思段的结构? 第一步:根据关键词提炼分论点 第二步:对分论点进行扣题性解说 第三步:定向叙述事例 第四步:引申挖掘 升华事例至哲 理或规律 记叙前后要议论 记叙时要注意就事论理,揭示所举例子所包含的道理,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切忌例子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