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537869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2.4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案

日期:2025-11-25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327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性质,制取,实验室,氧气,活动
  • cover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练习仪器装配、加热、检查装置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3)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二、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与性质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五、教具准备 (1)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2)大试管、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及酒精灯、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坩埚钳、棉花、火柴。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引入] 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呢? [回答] 实验室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 [教师]今天我们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少量氧气,那么又将选择什么样的装置呢?下面请同学们做好[预习自我检测]和[活动准备],各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制取氧气的方案,看那组设计的又快又合理。讨论后各小组①板书反应原理②展示连接好的发生装置并回答问题2和③收集装置并回答问题3)。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教师]我们设计好了方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知识都 是从实验中得到的,接下来我们愿意自己动手来体验做化学实验的乐趣吗? [学生]愿意。 [教师]各小组分好工,按方案规范操作亲自动手制取氧气,用一种方法收集三瓶氧气(其中一瓶底部留有少量水或铺层细砂)并验证它的性质。认真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问题与讨论]。 ........... ([注意事项]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放出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7.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应用坩埚钳夹住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思考:为什么?) 8、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及时指出并纠正。] 一、实验记录:(组长分好工,各尽其职,注意合作) 1、制取氧气 步骤和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现象 结论或解释 如果没有气泡冒出; 说明____应重新塞紧或更换。 如果_____; 说明装置不漏气,可以使用。 固定试管时应注意: ㈠ ㈡ 因为_____所以要把集气瓶正放在实验台上。 文字表达式: 2、氧气的性质 实验操作 ㈠与木热到发红,插入到上面实验收集到的氧气中,观察现象。 炭 (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②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①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 结论或解释 文字表达式: 木炭燃烧产生的气体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