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美术》 第6课 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间自豪感。 2、情感目的:掌握扎染的表现技法。 3、能力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其表现的欲望。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讨论和材料汇总等方式认识扎染艺术的美感体验 及表现技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体验扎染的创作效果 你们知道扎染的起源吗? 扎染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工艺,历史悠久,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其质朴而有个性的形象与设计表现了少数民族同胞的创造智慧。扎染是指在织物上运用扎结成绺浸染技艺印染成花纹的工艺。 它有什么特点? 大理扎染是大理白族和彝族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品,主产地在大理市和巍山彝族自治县。扎染,古称杂花布,又叫绞缬染,是民间古老的手工印染工艺,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中原地区,如今主要保存在大理市周城和巍山县城、大仓、庙街等地制作。 扎染制作方法: (1)构思; (2)扎绑; (3)染色、晾干; (4)拆线; (5)修正。 不同的扎捆法 扎染的特点 它是将织物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染液染色。 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 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 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 果愈好。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 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 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 扎染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深浅相间、虚实相生、神 奇多变的色晕纹样,还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学生体验快乐染纸法 作品展示(师生互动) 通过师生互动,得出结论: 结论1:扎捆过程中扎紧的力度,间隔的疏密程度直接影 响到扎染的染色效果。 结论2:染色的水分多少、时间的长短、染料的浓淡等都 会直接影响到扎染的效果。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谢谢观赏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