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绞丝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绞丝旁的形态特征,基本掌握“纟”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看微课及例字示范能准确的写出例字“给”“绝”能使结体和谐统一。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书写“绞丝旁”的规律,能欣赏和对比其他书体“绞丝旁”,并能体验感悟汉字结体特征。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绞丝旁的形态特征,基本掌握绞丝旁的写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准确地写出范字“纺”、“织”“纹”等使结体和谐统一。 教学准备:铅笔、田字簿、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双姿:1、坐姿操 2、握笔操 二、导入新课 1、师:上课前,老师想考一考大家,我们中国书法字体有哪些? 生: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欣赏《吴均帖》、《曹全碑》局部图片,重点放在有绞丝旁字的图片上,让学生观察篆书、隶书绞丝旁的特征。 师总结:篆书字形偏长形,隶书字形偏扁形。篆书线条优美成曲线,隶书线条成直线。 三、出示课题:绞丝旁的书写在篆书《吴均帖》、隶书《曹全碑》中特点明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硬笔楷书是怎样来写绞丝旁的? 四、讲授新课 1、出示颜体左偏旁“绞丝旁”2、出示规范字左偏旁“绞丝旁” 3、讲解左偏旁“绞丝旁”从甲骨文、大篆、小篆、汉隶、唐楷、规范字的演变过程。 4、唐楷、的“绞丝旁”书写特点。 (1)观察分析: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绞丝旁分别由我们学过的哪些笔画组成呢? 生:两个撇折、一个点撇、三个点 师:绞丝旁的特点? 生:上窄下宽,两个撇折、一个点撇、三个点 师总结:两个撇折一般上小下大,折角不同,三个点大小不同,间距均匀,整个偏旁上窄下宽,呈三角形。 规范字的“绞丝旁”书写特点和注意点。(两个撇折、一个提。 (1)第一笔和第二笔的撇平行。(2)两侧宜齐平。) (1)师范写“绞丝旁”,生注意观看。 (2)请学生上投影仪书写“绞丝旁”。 师点评 四、学习绞丝旁的字,巩固深化,在描仿中实践美。 1、认读范字(视频范写)(纺、织、结、纹、编、终、绿) 观察分析:观察视频中“纺”“织”两字特征。分析它们分别有些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师总结 2、师讲解“纺”字的字形结构(为左右结构,左右两部长短高低相近,左右融为一体。) 3、师讲解“织”字的字形结构(为左右结构,左部窄短,右部宽长,右部上方紧缩,下方宽松舒展,是全字的主笔,应当全力写好。) 4、师范写“纺”“织”生观察师的运笔方法。(师边写边讲解字在米字格里摆放的位置) 5、现在请同学们调整好自己的坐姿,坐好写字准备。 (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生练习书写。 7、讲解这两个字从甲骨文、大篆、小篆、汉隶、唐楷、规范字的演变过程。 8、展示优秀作品 9、视频学习(结、纹、编、终、绿) 10、学生练习 11、师巡视纠正。 五、点评。 师:请所有同学放下笔,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习作,有谁愿意来当小评委的?请你来,你觉得他哪些地方写得好的,哪里还不够些?那你可不可以给他提个小小的建议呢? 六、师总结 3、对比与欣赏 师总结:结构上处理的大小要注意,用笔上轻重不同,在米字格中摆放位置也不同。 四、板书设计: 绞丝旁 范字:纺、织、结、纹、编、终、绿 “绞丝旁”从甲骨文、大篆、小篆、汉隶、唐楷、规范字的演变过程。 纺和织(从甲骨文、大篆、小篆、汉隶、唐楷、规范字的演变过程) 展示学生作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