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623892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课件(4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3.

日期:2025-10-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44856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4份,必修,人教,新人教,打包,2020
    (课件网) 师 说 韩 愈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 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康有为 知识卡片(一):名人说“师” 《宋史-杨时传》: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音zuò)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 ?? ? 程门立雪 知识卡片(二):尊师典故 孔子的学生子贡,聪颖好学。一次,一鲁国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为喻,说老师的围墙高数十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还把老师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说他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一直守墓六年。 子贡结庐守墓 知识卡片(二):尊师典故 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 1、学习1-2段,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 2、领会课文的对比论证方法。 3、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从师的重 要意义。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县)。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唐宋八大散文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韩潮苏海” 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 作者介绍 文学常识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本文标题“师说”不是“说说老师”之意,“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即“解说……的道理”之意。“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 课文学习 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要准确 2古代从师传统———研读课文第一段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第一段中作者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