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78195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访兰 2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149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师大,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访兰
  • cover
访兰 学习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阅读,体味文本所表达的人生启迪。 2.赏析美词佳句,了解人生的真谛。 学习活动重点: 赏析美词佳句,了解人生的真谛。 学习活动课时安排:一课时 活动流程设计 课前屏显兰草花图片。 一、导入语: 同学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的名句,它告诉我们不施雕饰、自然纯洁是最动人的美。“千教万教,教人成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陶行知的名句,它告诉我们,做人要真诚,要有一颗纯洁的心。是啊,生活在滚滚红尘中,人们都习惯了用华丽而虚假的面具装扮自己,将可贵的真性情藏在心里最深处,虚假,媚俗,失却个性……因此,保持本真,诚实待人,应是我们长久的道德追求;自然随性,不媚尘俗,应是我们不懈的人格保健。 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方面的佳作。屏显课题:访兰———贾平凹 二、活动组织 【活动1】与文本对话 1.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哪两种兰草?父亲和我对这些兰草各是怎样的态度?请找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发表意见后明确:文中写了这样两种兰草: (1)经父亲培育在自家院落里的兰草 (2)自然状态下生长在山野的野兰草。 父亲对自己培育的兰草并没有特别的喜爱,倒是对自然状态下生长在山野的野兰草特别珍惜。 我起初对父亲培育的兰草很得意,虽也觉得野兰草好,但却以为父亲培育的才是仙品;后在父亲启发下对野兰草充满敬意。 2.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我们俩对两种兰草的情感不同是因为什么?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段。 学生发言,明确相关语段。(3-15)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几段文字。试着归纳这两种兰草本质上的不同。 学生发表意见,然后屏显归纳: 培育的兰草:好看,太甜,太媚,太格调俗———不够好 山野的兰草:清妙,清爽,不俗,有特色,有性灵———好 学生再读一读这段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3.野兰草自有它的真“味”,你觉得是因为什么呢?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并体味其中的含义。 学生回答后明确:父亲的两句话:“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老师提问:同学们,这是颇具意味的两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学生就这两句话自由交流心得。然后教师总结:野兰草采撷自然精华,成就自身灵气,保持那份属于自己的真性;长于空谷僻野,只为自己存活,不显扬,不媚俗。这样的品行实在是难能可贵的。4.同学们觉得文章中哪一语段升华了主旨?想一想文章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主题的。 学生回答问题后明确: 文章第17段。学生读一读本段中父亲的话,体味体味,互相交流交流。老师适当点拨。 文章是运用借物寓意的手法来表达主题的。 老师总结:借物寓意是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现在我们就来了解这种表现手法。 屏显语文小知识:借物寓意。 借物寓意:指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进行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自然界某些事物秉性特殊,容易触发人对某些意念的联想;二是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不能直抒胸臆,故而用借物寓意之法。 运用这种手法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见景生情,托物寄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蕴,揭示事物寓偶然于必然的主题;要注意寻找托事与寓意之间的某些共同点,以显示出两者之间的一致性。 预留一点时间,让学生结合具体内容,想想本文是怎样借物寓意的。老师也可做些引导。 【活动2】探究天地 同学们在解读文章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可以是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是一时不能解决的疑问,提出来与周围同学交流。 预设问题: 1.文章的父亲对兰草的认识也有个逐渐加深的过程,你能看出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