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李清照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如 梦 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欧鹭。 如 梦 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著作《漱玉词》传世。 李清照的词创意出奇,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制了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 内容:悼亡、思乡、思国 词风:凄凉、低沉 内容:少女、少妇的闺情(离愁) 词风:清丽明快 南渡前 南渡后 李清照自幼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18岁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姻美满和谐,夫妇志趣一致。赵明诚外出任职后,李清照常常以诗词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李清照: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1127年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南宋,史称靖康之变。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她孤苦伶仃,没有子嗣,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调官异地。李清照独守空闺,形单影只,正值重阳佳节,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品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极度思念之下而写成此词。 写作背景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愁 为何愁? 思念丈夫———寂寞无聊之感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时令 时间 景物 行动 重阳佳节———独守空闺的孤寂 永昼、半夜、黄昏———无休止的寂寞无聊,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薄雾、浓云、香炉、玉枕、纱厨、东篱、酒、西风、黄花———寂寥凄凉的意境,寂寞孤独的感受 独坐、孤眠、自斟———渲染空虚无聊的心情 词人从哪些方面写相思之愁呢? 东篱 ———藏头(“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 把酒———重阳节喝菊花酒 暗香———秋菊香气 黄花———菊花 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有人说易安此词:下片无一菊字,却处处写菊,是怎样体现的? ①别说不忧愁,萧瑟西风卷起珠帘,我比黄花更加消瘦。“瘦”字是思念的集中体现,创设出了情深愁浓的情境。 ②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③在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历来为人称道,结合全篇分析好在何处? 拓展探究:如果每一句诗都有一个最富表现力的字,请问是哪一个字?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