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841030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辅导教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4024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答案,上册,物理,八年级,学年
  • cover
第6讲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新知教授】 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保存声音: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如:早期的机械唱片,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磁带,声源的振动通过话筒转化成电信号通过录音磁头记录在磁带上,放音磁头将记录在磁带上的声音信息转化成电信号,通过扬声器还原声音。 要点诠释: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知识点3 声速、回声 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m/s,读作米每秒。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 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s=vt,距离L= s /2(注意:请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审题再下结论)  要点诠释: 在空气中,一般温度每升高1℃声速大约增加0.6m/s。15℃的空气的声速为340m/s,实际生活中,我们说的亚音速飞机、超音速飞机,就是指速度达不到340m/s和速度超过340m/s的飞机。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如隔墙能听到相邻房间里的声音。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光滑圆形墙壁能使声波发生多次反射;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如音乐厅的蜂窝状天花板就是为了吸收声音。 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知识点4 人耳的构造 人耳的构造与作用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垂,作用:接受声波,传递与感觉声音的振动。 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作用:传播声音。 内耳:包括耳蜗、三条半规管,作用:感受声音信息;重要的平衡器。 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 知识点5 骨传声 骨传导: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声音。 骨传导的原理是固体可以传声。 考点1声音的产生、声源 【例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