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光潜在本文中所说的咬文嚼字,是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单就阅读说,就是要求精读,不放过一字一句,要细细咀嚼文字的意味。精读,就是古人说的,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会、理会、神会”的境界。? 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讲的是另一种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主要在于“会意”,就是领会书的精神,而不要去做繁琐、牵强的解释。像读经典著作,就是要领悟它的精神实质,而不能只死抠它的一些字句。? 这两种读书方法各有长处和局限性。对于学生来说,应以精读为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1分)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1分)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参考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2分)“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 ⑴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3分) ? ⑵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⑴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3分) ??? 答案:“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 (1分)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 (1分)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1分) ⑵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案:“过”即指经过,路过。诗中通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轻松畅快的心情。(1分)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颈联江风拂面,云朵飘过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2分)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体现出“过”之意。(1分) 拓展探究: 只要提到“木”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引发人们的感伤情怀。以此类推,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感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说说它们的特定文化意味。比如: 酒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