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人类生存的内外环境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 说一说:以下环境中导致人类难以生存的原因 极地 沙漠 高山 气候变迁说 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资料一:地球霸主的灭绝 玛丽·居里作为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她被人称为“镭的母亲”,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1934年她因白血病逝世。直到她死后40年,在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镭射线在不断释放。 资料二: 居里夫人之死 资料三:上海浦东康桥25名儿童血铅超标 ———2011年9月19日上海六点半新闻报道 血铅超标会损害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童的神经系统,表现为烦躁不安、倦怠、懒动、嗜睡等,较大儿童可表现为呆滞、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理解力低下、贫血等。生长迟缓、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等也是常见的表现。 人体生命活动需要适宜的温度、压力、含氧量以及淡水 1 人类能在什么样的外环境中生存呢? 内环境:细胞外部的液体环境(细胞外液)。 2 什么是内环境呢? 人类的外环境需要相对的稳定,而内环境却要求有一个更加稳定的环境条件。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的物质有什么不同? 1、细胞膜内外两侧同一物质的浓度会一样吗? 2、细胞外的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_____。 3、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_____。 4、胃液和尿液是组织液吗? 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 钾离子、镁离子、磷酸氢根离子、蛋白质 不是 5、物质能通过细胞膜吗?为什么细胞膜内外两侧同一物质的浓度会不一样? 能。因为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透过性。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这种特定和相对稳定的离子浓度 2 细胞能在什么样的内环境中生存呢? 体温 渗透压 PH值 氧气,二氧化碳含量 物质浓度 3 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血浆 血细胞 (一)血浆(淡黄色,半透明)55% 成分:大量的水(91%-92%),少量的血浆蛋白、葡萄糖、无机盐、脂类等(8%-9%)。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二)血细胞45%: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经过抗凝处理的新鲜血液,放在试管中静置后会分层 1.红细胞(数量最多) (1)成熟的红细胞无核,双凹圆盘状。 成年人血液里红细胞: 男 5.0×1012个/升,女4.2×1012个/升。 (2)红细胞里有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反之与氧分离。 (3)红细胞具有弹性和可塑性,常可以挤过口径比它小得毛细血管。 (4)红细胞的功能: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寿命120天左右,衰老的红细胞多在脾,肝和骨髓处被巨噬细胞吞噬,同时红骨髓生成和释放等量的红细胞进入外周血,维持红细胞数的恒定。 血浆低渗,过量水分进入细胞内,细胞膨胀,甚至破裂,血红 蛋白逸出,称为溶血。 反之,血浆高渗,使红细胞内水分析出过多,细胞皱缩。 如果把细胞放在0.9%的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可保持正常体积和形态,功能也不受影响,所以通常将0.9%的氯化钠溶液称为生理盐水。 (1)圆球形,有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成年人的血液中有(4—10)×109个/升。 (2)在光镜下,根据白细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分为嗜中性粒、嗜酸性粒、嗜碱性粒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3)白细胞的功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 (1)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形状不规则,无核。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是(100—300)×109个/升。 血小板因能运动和变形,故用一般方法观察时表现为多形态 。 (2)血小板的功能: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细胞的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的含量的测定成为血象。 血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