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28257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第二课时课件(共32张PPT)+教学设计+素材+导学案(含答案)+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551224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解析,原卷,练习,同步,答案,导学案
    (课件网)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行》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有咏絮之才的谢道韫,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机敏的小才子———陈元方,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个聪明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行》。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 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运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掌握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全书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教科书”。《陈太丘与友期》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 ,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是一种好品格。 文体知识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按其内容主要分为笑话、野史、逸闻轶事三大类。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美、言约旨丰。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 读准下列汉字的音。 尊君在不( ) 太丘舍去( ) 友人惭( ) shě? cán fǒu 预习检查 整体感知 1、点击图片视频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2、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根据文义读准节奏和断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整体感知 3、根据注解,理解句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乃: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时年:那年。 戏:玩耍。 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整体感知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惭:感到惭愧。 引:拉,牵拉。 顾:回头看。 3、根据注解,理解句意。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