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33657

部编版八年级(下)24《唐诗三首》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768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八年级,唐诗三首,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时间:2021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课题 24、唐诗三首 班级 八( ) 时间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品味文章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怀。3、诵读并默写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领会人物形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诗歌情景交融、志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教学方法 指导 品读法,诵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时间 五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动态修正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1.漫步在古诗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三首古诗。2.显示课题 24 唐诗三首 《石壕吏》--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卖炭翁》--白居易3.了解杜甫及背景,学习《石壕吏》二、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感受诗情。指名诵读,师生评议正字音播放录音,生耕读并体会节奏与语调学生朗读,读出寄走与语调三、疏通文意、把握结构 1、理解重点词语意思,吏:差役 捉人:抓壮丁 逾越过 走:跑,逃跑呼:喊,叫嚷 怒:暴怒 苦:悲苦,凄苦 前:上前 存:幸存的,活着的 长:永远的绝:消失 没有 泣幽咽:低声的哭泣 登前途:指向前赶路2.学生诵读译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内容)3.给四段内容加小标题投宿石壕村 老妇苦述 老妇应役 作别老翁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熟读背诵课文,抄写课文两遍第二课时诵读课文指名试背诵课文2、全班试背诵课文二、理解诗歌1.请思考并回答(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 2)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3)为什么“捉人”是在“夜晚”?老百姓白天都躲避战乱和抓丁,夜晚在家里(4)最终抓到人没有?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思考妇人交代的内容,可分几层意思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7)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8)有人读完文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意思是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9)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2、师生交流3、小结通过我们对诗文的理解,我们能够看出:差役是( )的,老妇是( )的,战争是( )的,作者对老妇一家是( )的,作者对战争是( )的 三、课堂小结1.主题这首诗是书写民间疾苦的叙事诗。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批判了封建统治的残酷,表露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四、作业布置1、背诵默写2、试用自己的话概述这个故事,并与同学分享。3、预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三课时导入诗歌、理解背景1、图片导入2、时代背景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栖身。后遇大风吹破此屋,乃作此歌。二、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感受诗情。1、指名诵读,师生评议正字音2、播放录音,生耕读并体会节奏与语调3、学生朗读,读出节奏与语调三、疏通文意、把握结构 1、理解重点词语意思,三重茅:多层茅草。 三,表示多数。挂罥:挂着,挂住。罥,挂结。忍:狠心。俄顷:一会儿。向:接近。衾:被子。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何由:怎能、如何。安得:如何能得到。庇:庇护。突兀:高耸的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