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56427

13 唐诗五首 课件(共84张PPT)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32468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唐诗,五首,课件,8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唐诗五首 八 年 级(上)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赏析艺术,品味语言。 4想象意境,感情背诵。 新课导入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诗五首》,感受唐诗的魅力。 律诗是形成于唐初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每首律诗有八句,一、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定规。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律诗,七个字的叫七言律。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一二句称“首联”(或起联),三四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或结联)。 律 诗 野 望 王 绩 走进作者 王绩【jì】(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河津市)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其《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律诗之一。 课文讲解 听朗读,并有感情地自读诗歌。注意读准读音和节奏。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⑴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2)薄(bó)暮:傍晚。薄,迫近(3)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依:归依。(4)秋色:一作“春色”。(5)落晖:落日。(6)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7)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8)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注 释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 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东皋 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傍晚。 徘徊。 归依。 诗意: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 不知归依何方。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落日。 诗意: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诗句运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小牛,这里指牛群。 泛指猎获的鸟兽。 诗意: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带着猎物回去。 动态画面。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鲜活了起来。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相视,互看 比喻隐居不仕。 诗意: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只好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怀念古代的隐士)了。 诗句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 1.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了诗人“望”的时间、地点,表现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远景 静 静谧萧瑟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2.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是怎样来描写的?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近景 动 画面鲜活 3.尾联运用典故有何表达作用? 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诗文理解 起句写傍晚在东皋伫望。 次句写望后产生的寂寞惘然心情。 三四句写晚景,用“树树”“山山”“皆”“唯”极写“秋色”“落晖”的浓重。 五六句通过人事活动,进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